[实用新型]一种机车热风机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6133.X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7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许红寨;艾卫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B61D27/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谢德珍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车 风机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驾驶室里温度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车热风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铁路各基层单位仍有大量DF4B(C)型机车在使用。特别是在西北、东北高寒地区,出于防寒考虑,DF4B(C)型机车都装备了热风机供暖装置。该供暖装置一直存在以下弊端: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自动化程度不高,无法与上位机相连,实现不了中央集中控制;能量消耗大,驾驶员启动加热装置后,温度达到适宜时,经常忘记断开电源,造成能源浪费,同时由于电阻长期发热,导致电阻瓷架和电阻片烧坏,设备更换频繁,经常费用较高;操控性能差,加热电阻的功率选择,完全由驾驶员凭经验选择,增加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理论和可控硅技术的应用,智能控制机应时而生。铁路特别是高铁机车,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原有的机车也要进行技术更新,如何创造一个舒适的机车驾驶室、降低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已成为目前必须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机车热风机控制器,针对机车现有驾驶室温度控制相对落后的状况,采用可控硅控制技术与智能化程度高的单片机控制,代替原有的人工控制热风机,从而实现降低驾驶员劳动强度,创造一个舒适的机车驾驶室的目标,同时又提高效率,节能减排,智能操控,降低经常费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机车热风机控制器,包括主电路、控制盒,主电路包括可控硅电路、AC/DC控制电源、信号隔离及驱动电路、单片机控制系统、信号隔离及驱动电路、温度检测电路、报警电路、温度显示电路、机车驾驶员给定信号输入电路、CAN 总线电路。其中,可控硅电路输入端与外接电源连接,输出端与加热电阻器接口相连,信号隔离及驱动电路接入可控硅电路,AC/DC控制电源、温度检测电路、机车驾驶给定信号输入电路一并接入单片机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与信号隔离及驱动电路、温度显示报警电路连接。控制盒包括AC380V接线端子、机车驾驶员输入信号及CAN线端子、风扇、散热器、PCB板、单片机控制系统、可控硅集成模块、变压器、温度传感器、LED显示及报警电路接口、LED显示器及报警器,散热器与可控硅集成模块成一体,单片机控制系统固定于PCB板上,其与机车通信电路采用CAN总线双向连接,主电路中的各个电路与控制盒相对应接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接电源为机车电源。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控制器外壳结构为铁制品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可控硅电路控制两台电阻型发热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单片机控制系统为AT89C51CC03芯片。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车驾驶员给定信号输入电路采用光电耦合芯片PC817。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信号隔离电路及驱动电路2采用MOC3063光电双向可控硅驱动芯片。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机车热风机控制器,采用可控硅控制技术与智能化程度高的单片机系统控制,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运用模糊控制方法,得出最佳的控制模式,从而自动控制热风机的加热电阻器和风扇的工作,同时用户能自主进行功耗模式选择,代替了原有的人工控制热风机,最大程度的节省能量消耗,实现智能操控,安装方便,温度定义直观,能够实现实时生效,具有记忆储存功能,易于操作,性能稳定,同时降低了经常费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控制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主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的一种机车热风机控制器,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盒包括AC380V接线端子1、机车驾驶员输入信号及CAN线端子2、风扇3、散热器4、PCB板5、变压器6、温度传感器7、LED显示及报警电路接口8、LED显示及报警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61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