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腔镜用肋骨剪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7911.7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4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宝东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1 | 分类号: | A61B17/32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镜 肋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胸外科手术用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胸腔镜用肋骨剪。
背景技术
肋骨骨折的发生率很高,大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可治愈,但在以下情况下:①骨折端移位特别明显或多段骨折;②胸廓塌陷畸形明显,前位和侧位连枷胸;③胸壁有顽固性疼痛伴呼吸困难,且有血气胸的单纯性肋骨骨折;④合并有胸内脏器损伤需开胸探查,止血时附带行肋骨固定;⑤骨折类型适合行手术内固定,且能达到固定效果;⑥固定部位荷重不大,局部无骨髓炎、化脓性感染;⑦患者无严重的骨质疏松和全身并发症;⑧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差或脱机困难;⑨患者年轻,对美观要求较高,经济条件许可等可进行固定。
通常对于第1~3肋和8~12肋的骨折一般不做处理,因为第1~3肋有锁骨和肩胛骨的保护,第8~10肋为假肋,11和12肋骨为浮肋,因此肋骨骨折常常需固定第4~7肋即可。
由于肋骨系非承重骨,手术固定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胸廓的稳定性,可以显著缓解肋骨骨折带来的疼痛,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能同时处理胸腔内合并损伤,减少肺部并发症。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有宽胶布固定、胸壁护板固定、胸带加压固定、牵引架牵引固定及呼吸机正压通气等,但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固定时间长、效果欠佳及可引起相应并发症等问题。开胸肋骨固定手术创伤大,并发症高。随着电视胸腔镜技术的日臻完善,胸腔镜下进行骨折肋骨的固定的手术指征可能较传统开胸适当放宽。因为胸腔镜下行肋骨骨折固定术较之传统外治疗方法,具有以下优点:①创伤小;②手术范围大;③定位准确;④及时发现副损伤、同时行腔镜下胸腔探查止血、肺修补及膈肌修补等操作;⑤恢复快,患者住院时间短,痛苦少。
全腔镜下胸腔内器官手术目前已趋于成熟,但是全腔镜下对肋骨骨折的处理目前尚无合理的方法,主要原因在于:①骨性胸廓表面为橄榄圆,而操作孔是其表面的一点,因此操作角度存在障碍;②既往设计的胸腔镜下肋骨骨折固定用肋骨板需要螺钉或者钢丝、丝线等固定,可能给肋骨带来新的损伤;③肋骨板材料是镍钛记忆合金,塑性困难;④放置髓内钉固定,需要牵开肋骨,扩大骨髓腔;⑤两侧抱臂过多,而骨折部位没有很好地固定,并且骨折断端存在损伤周围组织的风险等。因此需要设计一整套全胸腔镜下肋骨骨折固定的器械,以达到操作方便、效果可靠、副损伤小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胸腔镜用肋骨剪,本实用新型便于胸腔镜下肋骨骨折断端的剪除,以达到操作方便、效果可靠、副损伤小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胸腔镜用肋骨剪,包括指圈部(1)、双关节杆部(2)、头端(3);一对双关节杆部(2)的杆体分别铰接形成平行四杆结构;一对头端和一个指圈部分别连接于一对双关节杆部的两端。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胸腔镜用肋骨剪,还具有如下特点:指圈部(1)为环形。
一对头端(3)相对的边上有剪刃(4)。
剪刃(4)为直刃。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是用于全腔镜下肋骨骨折固定而设计,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效果可靠;2、整体采用钛合金材料制作,强度高、适合多种消毒方法、组织相容性好;3、头端为直刃;4、头端设计成不同角度,适应全腔镜下剪断骨折断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头端(不同转角)垂直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头端水平面(0度和30度转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头端的剪刃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指圈部(1)、双关节杆部(2)、头端(3)、剪刃(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胸腔镜用肋骨剪,包括指圈部(1)、双关节杆部(2)、头端(3);一对双关节杆部(2)的杆体分别铰接形成平行四杆结构;一对头端和一个指圈部分别连接于一对双关节杆部的两端。
指圈部(1)为环形。
一对头端(3)相对的边上有剪刃(4)。
剪刃(4)为直刃。
头端(3)与肋骨曲度匹配,角度可以设计成0°、30°、60°、90°。头端(3)的形状与肋骨横断面匹配,角度可以设计成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宝东,未经刘宝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79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