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核医学医护人员防护放射物质射线警告笔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8154.5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9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何拥军;李卫一;吕坤祥;黄旭荃;奚月芬;邹贤;尹萍;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T1/18 | 分类号: | G01T1/18;G01T7/1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时旭丹;刘品超 |
地址: | 214063 江苏省无锡市钱荣路20号江苏省原子医***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医学 医护人员 防护 放射 物质 射线 警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医学医护人员防护放射物质射线警告笔,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怀疑肿瘤患者经常要对其注射放射性药物,再进行SPECT或PET检查;一些肿瘤患者术后会给予放射性治疗药物(同位素治疗)。患者检查后或留院治疗期间,其体内放射性物质仍会存在一定时间。患者经常会询问核医学医师或护理人员一些问题,或者在医院内随意行走。患者外表与正常人没有太多的差别,如果医护人员与其靠得太近,患者体内的放射性物质会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形成危害,影响医护人员的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经核医学检查或同位素治疗的患者如果与医护人员距离过近,其身上的放射性物质会对医护人员产生危害的问题。
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核医学医护人员防护放射物质射线警告笔,设计一种外观呈笔形壳体的警告笔,由上壳体1、下壳体2、GM计数管3、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4、电池5、指示灯6和别扣7所组成;上壳体1和下壳体2通过螺纹连接成笔体,笔体中装有GM计数管3、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4和电池5,上壳体顶端装有指示灯6,上壳体外上部设计有别扣7。GM计数管3、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4、电池5、指示灯6依次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放射性检测和报警部分包括:GM计数管,用于产生频率正比于放射性强度的脉冲信号;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用于采集脉冲信号并转化为计数频率,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待测量物的放射性剂量率,确定是否点亮指示灯;电池,提供电源;指示灯,点亮发出警告。当放射性剂量率达到1.0μSv/h时,指示灯就会点亮。
核医学医护人员平时工作中,可以把该警告笔插在工作服上衣口袋,当身上带有放射性物质的患者靠近医护人员时,警告笔指示灯会亮起,及时提醒其与患者保持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反应灵敏。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使核医学医护人员得到保护,避免了不必要的辐射。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a、剖视图,b、侧视图。
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GM计数管;4、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5、电池;6、指示灯;7、别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核医学医护人员防护放射物质射线警告笔,上壳体(1)和下壳体(2)通过螺纹连接成笔体,笔体中装有GM计数管(3)、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4)和电池(5),上壳体顶端装有指示灯(6),上壳体外上部设计有别扣(7)。GM计数管3、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4、电池5、指示灯6依次相连接。
核医学医护人员平时工作中,可以把该警告笔插在工作服上衣口袋,用警告笔上的别扣扣住口袋,当身上带有放射性物质的患者靠近医护人员时,当放射性剂量率达到1.0μSv/h时,警告笔指示灯会亮起,发出警报,及时提醒其与患者保持距离。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未经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81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