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噪声摩托车OHV发动机气缸盖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8346.6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2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施继民;王贵富;李惠青;胡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34 | 分类号: | F02F1/3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周端仪 |
地址: | 51135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噪声 摩托车 ohv 发动机 缸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发动机,属于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是一种能降低摩托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高频噪声的发动机气缸盖。
背景技术
国家法规对摩托车的噪声要求越来越严,这也促使摩托车厂家对产品的设计不继改进。另外,顾客对发动机的噪声水平也非常敏感,直接影响其对产品综合质量的判断。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的噪声源是发动机散热片的振动引起的,散热片对发动机的散热功能必不可少。目前市场上的摩托车产品对于OHV发动机气缸盖的噪声控制仍不理想,主要有三类:第一类发动机气缸盖仍使用的三十年前引进的结构,高频噪声比较大;第二类对发动机气缸盖的外观进行了改变,把散热片变的又厚又大,大大增加了产品重量和成本,有违低碳经济的原则;第三类是在发动机气缸盖内部镶嵌了铸铁,从而降低发动机的噪声,但这种方式也重量和成本,并且工艺方面还有一些缺陷。综上所述,为降低摩托车OHV发动机的气缸盖噪声,仍需探索一种经济有效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噪声摩托车OHV发动机气缸盖,其既可满足散热的要求,又可降低缸盖噪声,同时减少气缸盖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低噪声摩托车OHV发动机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及从气缸盖本体表面向外延伸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按气缸盖中心的射线方向,散热片的根部至顶部的宽度最大不超过2.7厘米,散热片之间的间隙设有连接相邻散热片的加强筋。
所述的每个间隙中设置两条以上加强筋,至少一条设置于散热片最宽的区域。
所述的加强筋从散热片的根部至少延伸至散热片1/2宽度的位置。
所述的加强筋从散热片的根部延伸至散热片顶部。
所述的加强筋垂直或倾斜于散热片平面。
所述的气缸盖内部设有贯通气缸盖的通风气道。
所述的通风气道的路径经过气缸盖内对应发动机燃烧室、火花塞的位置。
在通风气道其中一侧的每片散热片之间的间隙设有四条加强筋,且其中两条加强筋设于散热片宽度最宽的区域。
所述的四条加强筋延伸方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摩托车OHV发动机的噪声,怠速时发动机近场噪声降低了2-3dB,发动机升速时平均降低1dB,同时也使气缸盖的重量比原结构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低噪声摩托车OHV发动机气缸盖的外观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低噪声摩托车OHV发动机气缸盖的散热片形状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低噪声摩托车OHV发动机气缸盖的散热片加强筋布置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低噪声摩托车OHV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风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低噪声摩托车OHV发动机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4及从气缸盖本体表面向外延伸的散热片。按气缸盖中心的射线方向,散热片从其根部至顶部的宽度L不等,但最宽处不超过2.7厘米。散热片从气缸盖表面伸展出来,在发动机工作过种中,被燃烧暴炸力激励,产生了高频的振动,引起尖锐刺耳的金属撞击噪声,研究表明,散热片振动产生的高频噪声,是怠速时的主要噪声来源,散热片伸出的越长,越容易引出噪声,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各个位置的宽度比现有一般散热片的宽度减少约5mm,因此噪音降低,同时气缸盖的重量也降低。
在散热片之间的间隙设有连接相邻散热片的加强筋,从而将散热片向外延伸的平面部分连接固定起来,达到减少振动降低噪音的效果。加强筋垂直或倾斜于散热片平面均可,只要能够将上下相邻的散热片的平面连接起来即可。加强筋从散热片的根部至少延伸至散热片1/2宽度的位置,优选的,加强筋从散热片的根部延伸至散热片顶部,最大限度的减少散热片的振动。加强筋从散热片的根部向外延伸,延伸可按气缸盖中心的射线方向,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每个间隙中设置两条以上加强筋,至少一条设置于散热片最宽的区域。改进支撑散热片加强筋的数量和分布位置,降低气缸盖的辐射噪声。散热片的加强筋可把各单片的散热片连在一起,这样可有效减少散热片振动进而引起噪声。改变加强筋的分布位置,使加强筋布置在散热片伸出长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振副大,产生的噪声大,这样有效减少散热片引起的噪声。同时加强筋2也起到了散热作用,弥补了部分因减少散热片宽度而下降的散热量。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通风气道3其中一侧的每片散热片1之间的间隙设有四条加强筋21、22、23、24,它们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加强筋21、22和加强筋23、24镜像对称。而且,加强筋21、24设于散热片宽度最宽的区域。
为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如图1、图4所示,气缸盖内部设有贯通气缸盖本体4的通风气道3。最好的,通风气道3的路径经过气缸盖内对应发动机燃烧室、火花塞的位置。在气缸盖的内部增加通风气道3,调整气缸盖的刚度,改变传递函数,利用摩托车行驶过中的自然风,如图4中箭头所示方向,从气缸盖前面进入来冷却气缸盖的温度,并且更进一步的按分流路径分别冷却燃烧室表面及火花塞,从而弥补散热片面积减少而导致的散热能力不足。由于减少散热片2的宽度及增加通风气道3,可以减少了铸造气缸盖的材料使用,起到了轻量化降成本的目的。本实施例气缸盖重量比现有结构的气缸盖减少了346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未经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83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分流管
- 下一篇:基于GPRS的集中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