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塑复合结构的储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9005.0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0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虞市双良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02 | 分类号: | B32B1/02;B32B15/04;B32B15/02;B65D88/02;B65D90/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236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塑复合结构的储罐。
背景技术
钢塑复合材料是将金属网焊接于钢体表面,采用滚塑技术,用塑料包覆金属网,从而使钢体、金属网和塑料层复合形成一个整体,这种钢塑复合材料具有特殊的化学物理性能,是将钢材和塑料两种不同优点的材料结合形成的一种新材料,具有钢材的强度和塑料的耐腐蚀性能。
使用钢塑复合材料制成的储罐内壁平整、光滑、坚固,与传统的钢衬胶、钢衬玻璃相比,具有耐腐蚀性好、耐磨损以及寿命长等优点,是装运腐蚀液体的理想产品,适用于化工、食品、酿造、稀土、冶金以及农药等行业。
申请号为200510038577.2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网塑复合结构的槽罐及其滚塑成型工艺,在钢质罐体与塑料层中设置钢板冲压成的菱形钢网,菱形钢网的角点直接与钢质罐体进行焊接固定;滚塑成型工艺采用在罐体内加入塑料粉末,加温后,塑料粉末逐渐均匀地粘附于钢体内表面并堆积,最终全部熔化,变成透明物,冷却后,形成光滑塑料层。该种菱形结构钢网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变形,从而不利于塑料粉末均匀粘附于钢质罐体内表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塑复合结构的储罐,可以使塑料层均匀附着于储罐内表面,加工工艺简单易控。
一种钢塑复合结构的储罐,包括钢质罐体、焊接在钢质罐体内表面的金属网以及包覆金属网的塑料层,所述的金属网为蜂窝状网。
所述的金属网为蜂窝状网,可以使金属网在滚塑成型过程中,不易变形,从而使塑料粉末均匀地附着在金属网表面,形成厚薄均匀的塑料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金属网断面呈波浪状。
金属网断面呈波浪状,通过金属网波浪的波谷处焊接在钢体表面,在滚塑成型的过程中,波浪状的金属网可以使塑料粉末更好地附着在金属网上。
作为优选,所述塑料层厚度与波浪高度之比为1~3∶1。
所述塑料层厚度依据波浪高度而定,至少应该与波浪高度相等,使塑料层可以完全覆盖金属网波浪,形成光滑的塑料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波浪高度为8~40mm。
波浪高度在8~40mm可以保证滚塑成型得到的塑料层厚度适中,既能使塑料的耐腐蚀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又能兼顾制造成本。
所述的塑料层可以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聚丙烯,聚四氟乙烯,尼龙,聚氯乙烯等耐腐蚀塑料。其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同时与钢制罐体有良好的粘结性,可以牢固地粘结在钢制罐体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钢塑复合结构的储罐,将金属网做成蜂窝状后折叠成波浪状焊接在钢制罐体的内表面,金属网在滚塑过程中,不容易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钢塑结构的储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塑结构的储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钢塑结构的储罐金属网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一种钢塑结构的储罐,包括钢制罐体1、焊接在钢质罐体1内表面的金属网2以及包覆金属网2的塑料层3,金属网2为蜂窝状。由于旋转滚动时,塑料粉末不容易在金属网2上粘附,将金属网2做成波浪状,使塑料粉末沉积于波浪的波谷处。
塑料层3的厚度约为20mm,塑料层3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本实用新型钢塑结构的储罐加工时,先将蜂窝状的金属网2折叠成波浪状,然后焊接于钢制罐体1内表面,钢制罐体1合拢,按内表面积和塑料层3厚度,向罐中加入定量的塑料粉末原料,闭合钢制罐体1,将钢制罐体1放在滚塑专机上,在旋转滚动中外部加温,钢制罐体1表面温度达到塑料熔化点,塑料粉末逐渐均匀地粘附于钢制罐体1内表面并堆积,最终塑料粉末全部熔化,冷却后在钢制罐体内表面形成均匀的塑料层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举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虞市双良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虞市双良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90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