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泥造粒干燥流水线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9372.0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9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国忠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B01J2/2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0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干燥 流水线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造粒干燥流水线处理设备,具体地说是用于对污泥进行造粒干燥处理,属于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污泥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初次沉淀污泥、剩余活性污泥、腐殖污泥、消化污泥和化学污泥,不包括格栅栅渣、浮渣和沉砂池沉淀。污泥中含有植物营养素氮、磷、钾和有机物及水分等,也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病原微生物、细菌、合成有机物及重金属离子;另外,污泥易于腐化发臭,颗粒较细,相对密度较小,含水率高且不易脱水,属于胶状结构的亲水性物质,将其任意堆放可造成二次污染。目前污水处理厂对污泥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填埋,填埋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付费给垃圾填埋场,由垃圾场填埋处置;二是置地挖坑填埋,成本大,浪费土地资源。污泥本身含有大量可用资源,填埋法是对可利用资源的巨大浪费。
同时,污泥中的有机物含有大量潜在能量,其干物质的高位热值可达15000~20000KJ/Kg,可以用来制备燃料,由于脱水污泥中含水率一般高达80%左右,故需要对污泥进行一系列处理来利用污泥的经济价值。
在污泥处理过程中,需要加入燃煤等介质进行预混搅拌,然后对混合物进行造粒烘干,以作为燃料或肥料进行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污泥造粒干燥流水线处理设备,能够对含水污泥进行脱水烘干和造粒成形,最终形成经济价值高的造粒污泥,作为燃料或肥料进行利用,结构简单,产品效果良好,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污泥造粒干燥流水线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污泥预混推进螺杆、第一造粒干燥桶、第二造粒干燥桶、第一多层滚动烘干管、第三造粒干燥桶、第四造粒干燥桶、第二多层滚动烘干管、第五造粒干燥桶、鼓风机、送风管和热风炉。
所述污泥预混推进螺杆连接第一造粒干燥桶,第一造粒干燥桶又通过送料管道连接第二造粒干燥桶。所述第二造粒干燥桶连接第一多层滚动烘干管,第一多层滚动烘干管另一端连接第三造粒干燥桶,第三造粒干燥桶通过送料管道连接第四造粒干燥桶。所述第四造粒干燥桶连接第二多层滚动烘干管,第二多层滚动烘干管另一端连接第五造粒干燥桶。所述第一多层滚动烘干管、第二多层滚动烘干管、第一造粒干燥桶、第二造粒干燥桶、第三造粒干燥桶、第四造粒干燥桶和第五造粒干燥桶上端连接送风管,送风管进风口连接热风炉和鼓风机。
所述污泥预混推进螺杆通过变速电机带动转动,推进螺旋叶片上部外圈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阻断板。
所述第一造粒干燥桶中心位置安装主轴,主轴带动造粒模转动,造粒模上设有多个造粒孔。所述造粒模上设置两个压轮,两个压轮通过压轮轴连接,压轮通过压轮轴由主轴带动转动。所述第二造粒干燥桶、第三造粒干燥桶、第四造粒干燥桶和第五造粒干燥桶与第一造粒干燥桶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多层滚动烘干管内设有三个送料螺旋轴,第二多层滚动烘干管与第一多层滚动烘干管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造粒干燥的污泥效果好,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采用干燥成形的污泥燃料进行焚烧取得热能用于对生产中的污泥进行烘干,节约了生产成本;采用污泥预混推进螺杆,污泥和介质的混合效果好;多层滚动烘干机构使得污泥中的水分得到充分的干燥蒸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污泥预混推进螺杆、1-1-变速电机、1-2-推进螺旋叶片、1-3-阻断板、2-第一造粒干燥桶、2-1-压轮、2-2-主轴、2-3-造粒模、3-第二造粒干燥桶、4-第一多层滚动烘干管、4-1-送料螺旋轴、5-第三造粒干燥桶、6-第四造粒干燥桶、7-第二多层滚动烘干管、8-第五造粒干燥桶、9-鼓风机、10-送风管、11-热风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污泥预混推进螺杆1、第一造粒干燥桶2、第二造粒干燥桶3、第一多层滚动烘干管4、第三造粒干燥桶5、第四造粒干燥桶6、第二多层滚动烘干管7、第五造粒干燥桶8、鼓风机9、送风管10和热风炉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国忠,未经杨国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93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夹胶玻璃在线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复合式合金滤芯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