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面料定型机硅油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9612.7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4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水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钱江印染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23/20 | 分类号: | D06B23/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忻明年 |
地址: | 311222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料 定型 硅油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染设备的改良,尤其是涉及一种面料定型机硅油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面料定型机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硅油浸轧使得面料在定型处理后更加平滑柔软,手感细腻,但面料上的布屑、线头、绒尘等杂物会逐步从面料上脱落掉在硅油中,时间稍长,由于杂物多浮在硅油表层,容易对面料造成二次污染,影响面料质量,因此杂物过多后就要直接从硅油槽中溢流排掉被污染的硅油,但许多尚可继续使用的硅油也被一起排走,造成大量硅油浪费。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尼龙针织面料的消臭加工方法”的专利,其公开号为CN 101407998 A,公开日为 2009年4月15日,发明内容是利用定型机采用干布浸轧法进行消臭加工,消臭液以具有吸臭生物性能的科宁502A改性葡萄糖聚合物为主,辅以多种助剂配制而成,配制好的消臭液注入定型机的轧槽中,启动定型机使面料以一定的速度经过轧槽被消臭液浸湿后,再经过两个夹辊除去大部分浸渍液,最后将湿面料传送到烘箱烘干定型。上面介绍的“一种尼龙针织面料的消臭加工方法”专利利用消臭液浸轧面料的方法除去面料上的臭气,和用硅油浸轧面料使其更加平滑柔软的方法一样都是在面料定型过程中对面料的预处理方法,但消臭液不能回收利用,硅油则可加以回收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面料定型机在使用硅油浸轧面料时大量硅油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回收利用硅油,且简单易行的面料定型机硅油过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面料定型机硅油过滤装置,包括硅油槽、溢流口,还包括硅油循环桶、过滤网、补液泵,所述的过滤网设于硅油循环桶中部,所述过滤网与硅油循环桶之间设有过滤区、清油区,所述的过滤区与溢流口连通,所述的补液泵进油口与清油区连通,所述补液泵出油口与硅油槽连通。硅油在硅油槽中时,面料上掉落的布屑、线头、绒尘等杂物会落在硅油里,并浮于硅油表面,所以在硅油槽中难以对硅油进行过滤,因此另外设置一个带过滤网的硅油循环桶,过滤网竖直放置在硅油循环桶中部,将硅油循环桶分为过滤区和清油区两部分,通过溢流口将带杂物的硅油放入硅油循环桶的过滤区,依据硅油本身的流动性,硅油经过过滤网流进硅油循环桶清油区部分,而硅油中混合的布屑、线头、绒尘等杂物则被过滤网挡在过滤区中,经过滤后的硅油由补液泵再送回硅油槽中继续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硅油槽侧面设有高度为硅油槽高度的二分之一的引流槽,所述引流槽顶面与硅油槽顶面平齐,所述的硅油循环桶位于引流槽底部。溢流口一般位于硅油槽底部,而布屑、线头、绒尘等杂物都浮在硅油表面,需要将硅油槽内全部硅油全部排出才能将杂物也一并排出,这显然不利于连续生产,因此可在硅油槽一侧面开设一个引流槽,引流槽底部低于硅油槽内硅油高度,这样表层硅油就可通过引流槽自动流入设置在引流槽下方的硅油循环桶内,同时将浮在硅油表面的杂物一起带走,而在硅油循环桶内过滤后的硅油通过补液泵持续补入硅油槽,从而实现硅油的不间断循环更换。
作为优选,所述的硅油循环桶设有液位传感器。硅油在面料定型机生产过程中会不断减少,硅油槽中的硅油量可通过补液泵不断补入,所以可在硅油循环桶内设置一个液位传感器,当硅油循环桶内硅油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液位传感器发出信号传给操作人员或后方处理机构,提醒操作人员补液或命令自动机构开始给硅油循环桶注入硅油。
作为优选,所述的硅油循环桶设有卡槽,所述的过滤网两侧边设于卡槽中。过滤网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布屑、线头、绒尘等杂物可能会堵塞其网眼,把过滤网卡在可插拔的卡槽中,便于操作人员取出清理杂物。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定型机生产过程中的硅油可以回收利用;(2)结构简单,生产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硅油循环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硅油槽 2、溢流口 3、硅油循环桶 4、过滤网
5、补液泵 6、过滤区 7、清油区 8、引流槽 9、卡槽
10、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钱江印染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钱江印染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96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