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粗煤泥分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0639.8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0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柳建志;金放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建志 |
主分类号: | B03B5/66 | 分类号: | B03B5/66;B03B1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110077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粗煤泥 分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矿泥分选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粗煤泥分选机。
背景技术
目前,粗煤泥分选是选煤领域近年来引入应用的流体干扰分选技术,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粗煤泥分选机是一种在筒体底部注入一定压力的上升水流,与上部入料井注入的物料在筒内产生干扰紊流作用进行颗粒分选(0.15~2mm)的浮沉式分选机。当上升水流通过紊流板从压力箱均匀地喷射到筒体中,与注入的物料混合,筒体内部形成由各种悬浮颗粒组成的床层,由于各种颗粒的比重不同,在喷射水流的干扰下使物料形成不同密度的悬浮层。当水和物料不断涌入,轻的物料逐渐上升并通过溢流堰从溢流槽流出。沉降在底部的物料从筒体底部设置的锥形阀排出。锥形阀则由密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自动控制。密度传感器伸入到筒体内紊流层的一定高度,并设定一定的密度值,当密度大的物料上升到传感器时,传感器受压达到设定值即送出信号到电动执行器,开启锥形阀门使底层物料排出。当物料排出后,传感器受压力减小即送出信号到电动执行器关闭锥形阀。
但是现有的粗煤泥分选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上升的物料从溢流堰自然流出,因物料颗粒略重于水而不易排出,致使溢出的水含量大,固体含量少,分选效果不理想;其次,由于原入料井为切线入料方式,由于入料压力不同,当压力小时不能使物料形成旋流使物料散开,影响分选效果;再次,由于锥形阀密封是硬性连接,而锥形阀磨损很大,出现缝隙就漏水较大,其密封需要人工经常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粗煤泥分选机。该粗煤泥分选机提高了精选效果,同时适应各种不同的入料压力,且尾矿出口处的密封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粗煤泥分选机,包括筒体、压差式可调溢流堰、入料装置、锥阀密封组件、电动执行器、水箱及观察台,其中筒体的底部设有水箱、上端设有压差式可调溢流堰,所述压差式可调溢流堰的上方设有观察台,所述锥阀密封组件的上端通过安装在观察台上的支臂与电动执行器连接、下端与设置于筒体底部的尾矿出口密封连接,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入料装置;所述压差式可调溢流堰,包括围板、隔板及围板支架,其中围板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内部、并通过多个围板支架挂在筒体的上端边沿上,所述围板的上沿高于筒体的上沿,所述围板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使围板与筒体之间保持缝隙的隔板。
所述入料装置为阻散式可调入料装置,包括入料管、阻散弧板及阻散弧板支架,其中入料管的上端与观察台连接,下端置于筒体内,所述阻散弧板通过阻散弧板支架与安装在筒体底部的中心柱连接,所述阻散弧板与入料管的下端口相对应并留有距离。所述入料管的下端设有通过上下滑动来调整入料管的下端口与阻散弧板间距的活动套管。所述活动套管的管壁上沿轴向设有条形豁口,在该条形豁口处通过螺栓和螺母将活动套管与入料管的下端固定连接。
所述锥阀密封组件采用锥阀密封补偿装置,包括拉杆、螺杆、压缩弹簧、弹簧座、弹簧套筒、螺母及锥形阀,其中锥形阀与所述筒体底部尾矿出口的阀座密封连接,所述锥形阀的上端与拉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螺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螺杆的另一螺纹端穿过所述支臂、并与所述支臂可相对滑动,所述螺杆的另一螺纹端上、所述支臂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定位锁紧螺母,所述支臂的上侧螺母和所述支臂之间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弹簧座、压缩弹簧及弹簧套筒。
所述围板的外表面沿轴向设有多个不同高度的固定销,所述多个不同高度的固定销为多组、且均布在所述围板的圆周方向上,所述围板通过任一高度的固定销插入所述围板支架上开设的插孔与围板支架连接,所述围板支架与围板之间形成豁口,将豁口卡在筒体的上沿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利用压差原理,将水面下一定深度的精矿从可调溢流堰排出,提高精选效果。
2.本实用新型当关闭锥形阀时,电动执行器驱动支臂可有适当的过量行程,使压缩弹簧对螺杆仍有作用力,即使锥形阀受到磨损后出现缝隙,仍能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弥补锥形阀硬性连接需人工经常调整密封的不足。
3.本实用新型当物料以一定速度通过入料管冲向弧板时,使物料受阻向四周均匀散开,同时通过活动套筒调整入料管出口与弧板的距离,提高物料散开效果,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入料压力,从而改进原切线入料方式旋流分散需一定入料压力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差式可调溢流堰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建志,未经柳建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06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