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棘胸蛙产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2088.9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8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周颖;章文敏;唐伟;张斌;侯健;李万祈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吉裕达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31330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棘胸蛙 产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棘胸蛙产卵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棘胸蛙生活习性的原因,棘胸蛙产卵经常选择阴暗的角落,石块表面或者池壁等地方产卵,导致在人工饲养过程中存在蛙卵收集不方便、收集时费时费力、容易损伤蛙卵进而影响孵化率等的问题;所以日常的养殖管理中,能够方便、安全、高效的收集、转移以及孵化蛙卵显得尤其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棘胸蛙产卵装置,为种蛙提供较好的产卵空间,本实用新型不会损伤卵块,可以更多更有效的收集卵块,有利于提高孵化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棘胸蛙产卵装置,包括产卵槽,所述产卵槽为L型沟槽,沟槽头部设有进水口,尾部设有出水口;所述L型沟槽上直接漂浮或用丝线固定有多个产卵板;所述产卵板的下表面粘附有多个棕榈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产卵板的长度为30~50cm,宽度为30~50cm,厚度为1~2c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棕榈片的厚度为8~1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应用了L型产卵槽作为种蛙的产卵空间,为较好的产卵提供了便利;选用密度小于水的轻质产卵介质,如泡沫板或者材质轻便的木板做成产卵板,大小、薄厚以方便人工操作为宜,产卵板直接浮于水面或用丝线固定在种蛙L型产卵槽上收集卵块,产卵板以铺满产卵池大部分水面为宜,不会损伤卵块;采用产卵板下方粘附棕榈片可以更多更有效的收集卵块;采用产卵板不需要支撑也不需要分离蛙卵和附着物,有利于提高孵化率。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安全、高效的收集、转移蛙卵,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见附图1,一种棘胸蛙产卵装置,包括产卵槽,所述产卵槽为L型沟槽1,沟槽头部设有进水口2,尾部设有出水口3;所述L型沟槽上直接漂浮或用丝线固定有多个产卵板4,产卵板选用密度小于水的合适的产卵介质做成产卵板,主要采用泡沫板或者材质轻便的木板;所述产卵板的下表面粘附有多个棕榈片5。
所述产卵板的长度为30~50cm,宽度为30~50cm,厚度为1~2cm。
所述棕榈片的厚度为8~10cm。
在产卵季节,一般春季为4月底至5月底,秋季为8月底至9月底,将做好的产卵板直接漂浮或者用丝线固定于L型沟槽内,L型沟槽为较好的产卵提供了便利,产卵板不需要支撑也不需要分离蛙卵和附着物,有利于提高孵化率;夜间棘胸蛙会自己在产卵板下面产卵;在第二日棘胸蛙产卵结束后,将产满卵块的产卵板收起,移至孵化池集中孵化,由于采用棕榈片可以更多更有效的收集卵块,不会损伤卵块;经过10~15天后,完成该批次蛙卵的孵化,产卵板经清理消毒后再重复使用进行下一批次的产卵和孵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吉裕达牧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吉裕达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20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强夯机的臂架及具有其的强夯机
- 下一篇:一种超声波手术衣腰带包缝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