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绞车同步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2617.5 | 申请日: | 2012-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5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席运桥;陈江;鞠海洪;丁建龙;黄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6D1/48 | 分类号: | B66D1/4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绞车 同步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绞车同步控制系统,用于电动绞车的同步智能控制。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绞车的同步控制,主要通过将一台绞车设为主动放索状态,另外一台通过从动放索,并通过检查放索的实时张力进行同步控制的。其主要控制方案如附图1所示。主要工作过程为:首先接通电源,压下启动开关,两台绞车同时得电开始工作。由于两台绞车卷筒直径不同,放索时产生的线速度不同,当从动绞车放索时或松或紧时,张力传感器检测到一定值时,通过反馈及闭环控制,对从动电动绞车的电机进行调速,使从动电动绞车卷筒出线速度或快或慢,从而达到和主动电动绞车的出线速度达到一致,使两台绞车的同步。该电动绞车同步控制方案的主要问题是:同步控制精度不高、自动化程度低;实现同步控制所需机构庞大。为此、开发一种能够对两台及两台以电动绞车同步智能控制的装置系统是当前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采用张力传感器及反馈闭环控制电动绞车同步方案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绞车同步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绞车同步速度设定、绞车放索长度任意设定并实时显示、绞车运行过程中电机力矩值检测、绞车运行过程中的匀速控制、绞车不同步保护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电动绞车同步控制系统,包括绞车的导轮,编码器,拉压传感器,矢量变频器,变频电机,PLC;编码器安装在导轮的转轴上,拉压传感器安装在导轮的下方;所述编码器、拉压传感器连接PLC,PLC连接矢量变频器,矢量变频器连接变频电机。
所述PLC连接文本显示器。
所述编码器为ZSP5810-001C型编码器。
所述拉压传感器为CFBLSM型拉压力传感器。
所述PLC为S7-200型PLC。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绞车同步控制系统,实现了对两台及两台以上卷筒直径不同的绞车的同步控制,实现了绞车同步速度设定、绞车放索长度任意设定并实时显示、绞车运行过程中钢缆所受拉力检测、绞车运行过程中的匀速控制、绞车不同步保护等功能;提高了控制精度和安全性,并使机械结构大大简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电动绞车的同步控制技术方案示意图。
其中:1-1为绞车卷筒,1-2为电机,1-3为张力传感器,1-4为张力检测器, 1-5为力矩控制器,1-6为导辊。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有编码器、拉压传感器的绞车的导轮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系统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电动绞车同步控制系统,包括绞车的导轮4,编码器1,拉压传感器2,矢量变频器,变频电机,PLC。编码器1安装在导轮4的转轴上,拉压传感器2安装在导轮4的下方。所述编码器1、拉压传感器2连接PLC,PLC连接矢量变频器,矢量变频器连接变频电机。
所述PLC连接文本显示器,采用西门子TD400文本显示器,用于输入设定绞车同步速度、输入绞车上升或下降的长度、输入压力保护值及实时显示同步上升或下降的长度、实时显示当前从动绞车放索时的张力值。
所述PLC采用S7-200型PLC(带模拟量模块)。用于编程,通过程序对编码器1采集的数据、拉压传感器2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得出输出到变频器给定端子上的模拟电压u(k),并控制变频电机的转速,以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电动绞车的输出线速度一致,以达到所控制的绞车同步的目的
所述矢量变频器采用西门子矢量变频器15KW型。用于接收反馈信号并对接收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PID算法)后,对变频电机的转速进行控制,以达到控制同步的目的。
所述变频电机采用DFEF 11HP-4P型
所述编码器1采用型号为ZSP5810-001C-500 12-24C2,安装在导轮4的转轴上。用于采集绞车的速度及收放长度,将编码器1采集到的信号换算成速度信号后作为反馈信号,以输出给矢量变频器的模拟量给定为输出值进行数据处理(PID算法)。
所述拉压传感器2为CFBLSM型,量程为0~300Kg,安装在导轮4的下面,直接测量放索时的张力值。用于采集电动绞车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拉力,将采集到的压力信号通过矢量变送器送入PLC,和给定的压力值进行比较,并根据设定程度进行数据处理,以达到系统保护作用,使工作过程更安全。
其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26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