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4048.8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5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甘宪福;彭国华;杨德鑫;王辉;张宝才;牟建国;李晓萍;王再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08 | 分类号: | B01F3/08;B01F5/04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李迎春;李子健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酸器 | ||
技术领域
一种混酸器,涉及一种用于液体和液体混合,特别是用于硫酸生产中泵后带压调整干燥和吸收酸浓度的混酸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硫酸生产中干吸工序加水,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加水,就是将循环水或生水直接加入循环槽中;另一种是通过混酸器加水,即酸和水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加入循环槽内。
直接加水方式因其设备结构及工艺配置简单,被大多数硫酸厂家采用。但这种加水方式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水集中,局部高热沸腾,产生大量酸雾及蒸汽造成循环槽盖及槽面接管腐蚀;二是酸雾及蒸汽有可能造成液位计失灵,产生系统误操作;三是酸雾及蒸汽造成循环槽脱气管大量带酸,大大提高了脱气管的材质要求;四是槽内液面局部高温及稀酸,造成对循环泵及插入管局部腐蚀;五是加水管使用寿命较短。
基于上述问题, 2004年金川集团公司化工厂自主研发了“一种混酸器” ( 专利号:CN200420089303.7),该混酸器结构简单、耐酸腐蚀效果好、操作稳定,且混酸均匀,但仍具有耐酸范围窄,使用寿命短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混酸器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耐酸范围宽、使用寿命长的混酸器。
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混酸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
进酸管,该进酸管为进口端轴线为水平、出口端轴线为垂直的弯头管,弯头管的管口带有外法兰;在弯头管外圆弧管壁上设有轴线与进酸管出口端轴线重合的垂直管,在垂直管管口端带有外法兰、侧壁上设有脱气管;
混酸管,该混酸管为与进酸管出口端法兰联接的垂直通管;
喷淋水管,该喷淋水管为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管体;喷淋水管管体上部间隙穿过进酸管上的垂直管、由上部侧壁上带有的凸台法兰卡装在垂直管上;管体下部侧壁和底部开有喷淋孔、伸入混酸管上部;
喷淋水管水封帽,该水封帽为间隔套装在喷淋水管上部、下端带有法兰的帽状体,下端法兰压在喷淋水管上部侧壁上带有的凸台上、与进酸管垂直管管口外法兰配合固定联接;
进水管,该进水管为一设置于喷淋水管水封帽侧壁上的水平通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位置低于喷淋水管顶端管口。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酸管的上部内壁为缩径、直管、扩径的过渡结构,中下部为直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酸管的为316L钢机制弯头,内衬四氟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淋水管由上向下由粗变细均匀过渡,下部四面布成出水小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酸器进酸管和喷淋水管水封帽采用316L钢+F4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酸器,混酸管将直通管改为内部缩放管,延长酸的下流时间,让酸能够沿喷淋管四周均匀下流,耐硫酸腐蚀性能好,适应浓度范围宽,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混酸器进酸管和喷淋水管采用316L+F4,喷淋管和混酸管是酸水混合的结合部,其材质要求不但要抗浓硫酸腐蚀,而且还要抗稀硫酸腐蚀,同时具有耐高温不变形等特性。因此,喷淋管采用整体四氟,混酸管直径较大在四氟管内加入钢丝网,既保证它的耐硫酸腐蚀性,又可防止高温变形,也避免了使用金属内衬、喷涂内层脱落堵塞泵和管式分酸器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酸器,结构合理,具有操作稳定、安全,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喷淋水管水封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喷淋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 进酸弯头示意图;
图5 混酸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混酸器,其结构包括:
进酸管1,该进酸管为进口端轴线为水平、出口端轴线为垂直的弯头管,弯头管的管口带有外法兰;在弯头管外圆弧管壁上设有轴线与进酸管出口端轴线重合的垂直管2,在垂直管管口端带有外法兰、侧壁上设有脱气管3;
混酸管4,该混酸管为与进酸管出口端法兰联接的垂直通管;
喷淋水管5,该喷淋水管为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管体;喷淋水管管体上部间隙穿过进酸管上的垂直管、由上部侧壁上带有的凸台法兰卡装在垂直管上;喷淋水管管体下部侧壁和底部开有喷淋孔6、伸入混酸管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40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封胶板制胶装置
- 下一篇:滴血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