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凹槽加工的对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5065.3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8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裴志军;杨光;马开富;田伟;吕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B23Q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赵百令;刘大玲 |
地址: | 24306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凹槽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凹槽加工的对刀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机,简称空压机,是气源装置中的主体,它是原动机(通常是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装置,是压缩空气的气压发生装置。空压机按结构形式分为容积式空压机和速度式空压机。
无油摆式空气压缩机是属于容积式回转类空压机的一种,其工作原理是根据四连杆的曲柄摇杆机构原理,通过驱动轴(轮)带动曲柄旋转,使转子作90度往复摆动,周期性改变气缸内工作容积,从而实现连续吸气、压缩和排气。气缸中四个工作腔利用密封条相互密封,缸中运动件接触面间润滑由密封条自身润滑,不用加油,从而保证排出的压缩空气纯洁无油。由上述过程可知,空气压缩机的性能与各腔之间密封性密切相关,密封条分别装在转子和吸气阀座的凹槽上。凹槽的对称度和直线度关系到密封条的密封性和磨损程度。因此,凹槽的直线度和对称度影响着空气压缩机的性能。
目前,为了保证凹槽的直线度和对称度,铣槽之前操作人员首先在吸气阀座上画出两条直线,以保证加工过程中凹槽的直线度和对称性。但是,吸气阀座的长度较长,很难保证画出的直线的直线度,而且在加工过程中,铣刀没有对刀的基准,同样很难保证加工出来的吸气阀座的直线度。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凹槽加工的对刀装置,以保证凹槽的直线度和对称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凹槽加工的对刀装置,以保证凹槽的直线度和对称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凹槽加工的对刀装置,用于无油摆式空气压缩机的吸气阀座的凹槽的加工,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吸气阀座的夹具和对刀的对刀工艺模;
所述对刀工艺模的下部开设有与所述吸气阀座的两斜面夹角相同的定位凹槽,且所述定位凹槽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吸气阀座的两斜面相贴合;
所述对刀工艺模的顶部开设有两个侧壁均与所述吸气阀座的顶部表面垂直,且所述两个侧壁平行布置的对刀凹槽;
所述对刀凹槽的中心线与所述吸气阀座的上表面的中心线重合。
优选地,上述的对刀装置中,所述夹具包括:
底座;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架设所述吸气阀座的支撑件;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压住所述吸气阀座的压板,所述压板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吸气阀座的通孔内,另一端通过调节件与所述底座相连。
优选地,上述的对刀装置中,所述调节件为弹簧或螺栓。
优选地,上述的对刀装置中,所述支撑件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支撑分件,且两个所述支撑分件的顶端均开设有用于架设所述吸气阀座的支撑凹槽。
优选地,上述的对刀装置中,所述支撑凹槽为V型槽。
优选地,上述的对刀装置中,所述对刀工艺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且半径与所述吸气阀座的侧壁的周向长度相同。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凹槽加工的对刀装置,用于无油摆式空气压缩机的吸气阀座的凹槽的加工,包括用于固定吸气阀座的夹具和用于对刀的对刀工艺模,其中,对刀工艺模的下部开设有与吸气阀座两斜面夹角相同的定位凹槽,且定位凹槽侧面分别与吸气阀座两斜面相贴合,对刀工艺模的顶部开始有与吸气阀座的顶部表面垂直且上述两个侧壁平行布置的对刀凹槽,对刀凹槽的中心线与凹槽的中心线重合。工作时,首先将对刀工艺模卡设在吸气阀座上,并保证对刀工艺模的定位凹槽两个侧面分别与吸气阀座的两个侧壁贴合,同时对刀工艺模顶部开设的对凹槽的中心线与吸气阀座的上表面的中心线重合,再将铣刀通过对刀凹槽的一个侧边进行对刀,完成凹槽一条侧边的加工,然后通过对刀凹槽的另一个侧边进行对刀,完成凹槽另一条侧边的加工。通过该对刀装置,为凹槽的加工过程提供了对刀的基准,从而保证加工的凹槽的直线度和对称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凹槽加工的对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对刀工艺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核心是提供一种凹槽加工的对刀装置,以保证凹槽的直线度和对称度。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50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