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蜗杆的涡轮转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6595.X | 申请日: | 201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8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京锐纳米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5/02 | 分类号: | F01D5/02;F02C6/1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蜗杆 涡轮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涡轮转子,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增压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发动机。为了满足发动机所有工况下特别是低速工况下的性能和排放要求,增压器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必须提供更高的增压压力,这就要求提高涡轮转子的转速,但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涡轮转子的转子盘基本上都是实心的,重量较重,制造成本较高;另外,转子盘的底部设有转子轴,转子盘与转子轴通常采用摩擦焊接连接或通过螺栓连接,摩擦焊接连接存在以下缺点:1、焊接时易震颤产生偏头、夹心,难以保证转子轴与涡轮转子的同轴性,致使动平衡度差,涡轮去重量大;2、飞边、不封闭。摩擦时,压力有大有小,外部易产生余渣,内部不易闭合,金相分布不均,受热后蜗头与螺杆易断裂,降低了涡轮转子的使用寿命;3、摩擦焊机一次性投资较大,还需加工处理,生产成本高。螺栓连接主要缺点是为了增加螺栓连接空间,以及抵消螺栓孔和销孔引起的转子盘强度降低,转子盘即大且厚,重量增加,涡轮转子跟随性变差,影响发动机的加速性;另外,这种连接方式涉及的零件多,整体结构复杂,在大批量生产中不利于产品质量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同轴性好、生产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的带蜗杆的涡轮转子。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蜗杆的涡轮转子,包括转子盘和蜗杆,转子盘的外周上设有涡轮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盘的内部中心设有安装孔,蜗杆与安装孔配合,蜗杆与转子盘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转子盘的上端设有凸台,凸台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横截面积小于安装孔的横截面积,蜗杆的上端设有凸块,凸块与第一通孔相配合。
所述蜗杆上设有环形凸块,环形凸块上方的蜗杆的高度等于安装孔的高度。
所述环形凸块上设有环形凹槽。
所述转子盘的底部中心设有凹槽,凹槽与安装孔同轴,凹槽的截面积大于安装孔的截面积。
所述环形凸块上方设有连接片,连接片与凹槽相配合。
所述安装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设有竖直的条形凹槽,条形凹槽在安装孔的内壁上均匀分布。
所述安装孔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
所述蜗杆的下端设有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带蜗杆的涡轮转子包括转子盘和蜗杆,转子盘的外周上设有涡轮叶片,转子盘的内部中心设有安装孔,蜗杆与安装孔配合,蜗杆与转子盘传动连接,结构比较简单,蜗杆与安装孔配合,蜗杆与转子盘传动连接,减轻了发动机的负担,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转子轴与转子盘为一体结构,转子轴与转子盘同轴,线性一致,动平衡度高,延长了涡轮转子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涡轮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中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带蜗杆的涡轮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涡轮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实施例5中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带蜗杆的涡轮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涡轮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带蜗杆的涡轮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涡轮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带蜗杆的涡轮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涡轮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带蜗杆的涡轮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涡轮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京锐纳米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潍坊京锐纳米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65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学除油器
- 下一篇:一种3D眼镜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