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排气防回血输液装置及其医用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7966.6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0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贤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贤华 |
主分类号: | A61M5/38 | 分类号: | A61M5/38;A61M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马丽丽 |
地址: | 317606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排气 防回血 输液 装置 及其 医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装置,特别是一种自动排气防回血输液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带有自动排气防回血输液装置的医用输液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已经公开许多自动止液防回血的输液器专利,其中大部分专利的特征是:在墨菲氏管底部设置一个类似于单向阀的装置(例如:CN202010326U CN101927041A CN2666453Y CN201414965Y CN201625277U CN201643112U CN201668789U CN201701561U CN20273398U CN202161624U CN2546037Y ZL94219401.2 CN201079597Y CN276374Y CN201978273U CN101579549等),当输液时药液流完后,墨菲氏管底部这个单向阀自动下沉堵住墨菲氏管的出水口,使得下导管入液体停止流动,误认为这样可以达到自动止液防回血的作用,其实,《南方护理杂志1995年第二卷第一期》的《输液时调节器的位置与回血的研究》一文已经阐述过,当这个单向阀关闭下导管后,下方的液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即类似于文章中调节器关死状态),由于人体静脉压的作用及液体具有相互扩散的作用,导致血液会倒流回输液器中,所以无法达到防回血的效果,这样会更容易造成血栓形成;如果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防回血作用必须要在药液快要流完时,保持少量的药液能维持一个缓慢的输液状态;基于这个原理,中国专利CN20206763U在浮标下方设计增高两通,使得止液后增加少量的残留药液,然后通过横向穿通两通的微孔及里面的纤维绳实现药液缓慢流动,维持缓慢的输液状态,从而达到防回血的作用,虽然效果很好,但制作工艺复杂再加上异物的存在,异物在输液器禁用,该专利不能实现可使用的产品;另外中国专利CN201814935U采用了过滤膜止液原理,达到相对自动止液的作用,但由于是过滤膜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输液器的止液高度受到严重影响,输液的状态较复杂,因此造成自动止液的效果不佳;同时该专利设置了一个引流条将少量的残留液通过虹吸引流的方法引入头皮针的前端达到防回血的效果,这引流条的设计比较容易,制作工艺比较难以成型,制造成本相对比较贵,难以成规模;此专利产品也难成为真正实用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排气防回血输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自动排气防回血输液装置的医用输液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排气防回血输液装置,它包括桶体、四周严密盖在桶体上端的桶盖、进水管、出水管、两端开放的垂直限位架、浮标、弹性膜片;所述进水管穿过桶盖与桶体连通,所述出水管穿过桶体的底部与桶体连通;所述桶盖上开有至少一个排气孔,排气孔上紧密覆盖有阻水疏水性过滤膜;所述垂直限位架固定在桶体上,并与桶体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浮标放置在垂直限位架内,弹性膜片紧密粘贴在浮标底部。
为避免药液直接滴到浮标上影响浮标的升降,所述进水管的底部封闭,其侧面伸出至少一条连通于进水管与桶体引管,引管垂直投影的最远端超出于浮标的外周。
为便于在一次打多瓶药液时弹性膜片易于克服负压,所述出水管上端口设一略高于上端口水平线的栅状或网状凸起。
为保证弹性膜片与凸起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凸起(10)的表面呈磨砂状。
为使本装置结构更为紧凑美观,所述浮标的底部开有一与弹性膜片形状大小相配合的凹槽,弹性膜片固定安装在此凹槽内。
为保证浮标在同一轴线上位移,所述浮标与垂直限位架的内腔间隙配合。
所述垂直限位架由至少两条肋条围构形成,所述肋条均匀分布并固定在桶体的内侧壁周围。
为提高排气的效率、增加过滤膜的抗压性,所述阻水疏水性过滤膜厚度小于等于进水管从桶盖底面到其出水口上缘的高度。
所述的阻水疏水性过滤膜紧贴在桶盖下端面上,并紧密覆盖住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医用输液器,它包括由输液软管连通的在一起的瓶塞穿刺器、滴斗、流速调节器、静脉针,它还包括如前所述的自动排气防回血输液装置,所述的自动排气防回血输液装置通过输液软管安装于瓶塞穿刺器与静脉针之间垂直高度高于输液时终末止液高度的任一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贤华,未经陈贤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79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