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挡软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1268.3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0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谭伟杰;潘之杰;刘巍;张兵舰;王晓芸;张士伟;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 | 分类号: | F16C1/10;F16C1/26;F16L5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换挡软轴。
背景技术
在当前各国汽车工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各汽车厂车型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采用软操纵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些日益苛刻的要求。软轴自身的柔性,在布置中能有效地避免与其他系统发生干涉,另外其布置方便,需要设计的零件少。但是在软轴布局的过程中,有时要经过高温部分附近,致使软轴的外皮和内衬管的材料熔化变形,冷却后软轴会出现卡死、发皱现象使得软轴失效,同时换挡软轴还会受到换挡软轴支架的磨损,这些因素严重影响正常了换挡。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306379Y,授权公告日:2009年09月09日公开了一种隔热软轴,它在软轴直丝管上套装有内铝箔管和外铝箔管,在内外铝箔管之间设置有隔热材料,在外铝箔管两端设置有隔热管固定盖,在隔热材料和外铝箔管之间的隔热材料上绕置有支撑弹簧圈,该实用新型有良好的隔热效果。但是,该实用新型结构较复杂,生产工艺难度大,且制造成本高,不易于广泛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换挡软轴,其包括一个隔热护套,可以有效地保护换挡软轴,避免被高温气体侵蚀或被软轴支架磨损,且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挡软轴,包括软轴支架和软轴体,所述软轴支架套于所述软轴体上,所述换挡软轴还包括一个隔热护套,所述软轴体外套设有外护管,所述隔热护套设于外护管的外围。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护套的直径比外护管的直径稍小,隔热护套与外护管之间过盈配合。采用过盈配合,可以有效地防止隔热护套与换挡软轴外护管的相对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护套上设有散热孔。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护套与外护管、软轴体套设为一体,所述软轴体包括芯轴,套设于芯轴外围的芯套,在芯套上设有套管。芯套可以提供足够的柔度,方便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芯套与芯管之间设有内衬。内衬可以减小芯套与套管之间的摩擦,减小阻力。 作为优选,所述芯轴由缠绕方向各异的钢丝绳组成。钢丝采用不同的缠绕方向,在弯曲布置后,其在承受不同的力时会不会产生阻碍的内力,不会损失换挡时所需要的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软轴支架包括U型槽、第一侧边、第二侧边,U型槽设于第一侧边上,所述U型槽、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同质一体。U型槽为安装换挡软轴的滑槽。
作为优选,所述U型槽上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数为两个,分布于弧形开口槽的两端。限位装置用于限定换挡软轴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装置为两个卡凸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有效避免换挡软轴因高温气体受到侵蚀或被软轴支架所磨损,提高换挡软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软轴支架的侧视图。
图中,1—软轴支架,2—U型槽,3—软轴体,4—隔热护套,5—第一侧边,6—第二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换挡软轴,包括软轴支架1和软轴体3,所述软轴支架1套于所述软轴体3上,所述换挡软轴还包括一个隔热护套4,所述软轴体3外套设有外护管,所述隔热护套4设于外护管的外围,隔热护套4的直径比外护管的直径稍小,隔热护套4与外护管之间过盈配合。所述隔热护套4上设有散热孔。所述隔热护套4与外护管、软轴体套设为一体,所述软轴体包括芯轴,套设于芯轴外围的芯套,在芯套上设有套管。所述芯套与芯管之间设有内衬。所述芯轴由缠绕方向各异的钢丝绳组成。所述软轴支架1包括U型槽2、第一侧边5、第二侧边6,U型槽2设于第一侧边5上,所述U型槽2、第一侧边5、第二侧边6同质一体。所述U型槽2上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数为两个,分布于弧形开口槽的两端。所述限位装置为两个卡凸部。
本实用新型中的隔热护套可以采用橡胶或塑料材质制成,本实用新型中的软轴体的直径可为6.0cm,隔热护套的直径可为4.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12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固定位置监控装置
- 下一篇:塔式起重机的动臂与塔身同动回转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