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的前横梁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1430.1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6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周玫;王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架 横梁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副车架。
背景技术
多连杆式悬架是轿车底盘典型悬架形式,一般采用4-5根连杆将转向节总成与副车架连接起来。这种多连杆的布置形式给设计人员提供了很大的设计灵活性,通过调整每个连杆的位置和连接衬套的特性,获得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是中高级轿车的典型悬架形式。其中前束调节杆控制着车轮定位参数,是悬架设计的重要元素,由于其位置靠近副车架前端,为了保证性能,前束调节杆支架设计往往是整个副车架设计的核心部分。
传统的后副车架,如图1所示,由前横梁1、左纵梁3、右纵梁4、后横梁2及一系列支架焊接而成,其中传统前横梁总成如图2所示,前束调节杆支架5与前横梁1通过焊接连接。
传统前横梁1与前束调节杆支架5连接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前束调节杆支架5硬点位置与前横梁主体位置距离较远,侧向刚度一般较低。由于侧向刚度对于汽车的性能指标至关重要,经常出现前束调节杆材料厚度偏厚,焊缝过多,不仅增加了重量,而且生产成本大大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后副车架的前横梁总成。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汽车后副车架的前横梁总成,包括前横梁以及前束支架,其特点是,前横梁由上片体和下片体焊接而成,上片体通过冲压成形有翻边,下片体也通过冲压成形有翻边,上片体的该翻边以及下片体的该翻边为前束支架的两个部分,组合成该前束支架。
由于前束支架的两个部分分别与上、下片体整体式的设计,减少了焊缝,前束支架与前横梁连接顺畅,大大改善了侧向刚度,在原设计上要达到这个刚度,需要增加前横梁、边梁厚度,重量就会增加,而新的前束调节杆支架与前横梁一体化设计,重量比目标重量减少,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重量轻、性能好、工艺简单易加工、易装配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已有的汽车后副车架的轴测视图。
图2是已有的汽车后副车架的前横梁总成的轴测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副车架的前横梁总成的轴测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前横梁总成包括前横梁以及前束支架,前横梁由上片体11和下片体12焊接而成,上片体11通过冲压成形有翻边51,下片体12也通过冲压成形有翻边52,两翻边51、52为前束支架的两个部分,上、下片体11、12焊接在一起后,两翻边51、52就组合成前束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14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轮系重载移动机器人AGV
- 下一篇:一种童车遮阳篷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