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段式双向节能步进梁加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2488.8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1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潘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天元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70 | 分类号: | C21D9/7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2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段式 双向 节能 步进 加热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炉,具体地说是一种两段式双向节能步进梁加热炉。
背景技术
大型步进梁加热炉是钢铁联合企业连接炼钢连铸机与轧钢轧机之间的十分重要的热工加热设备,一般从连铸机出来的热坯(或冷坯)均从步进梁加热炉的炉尾进入,钢坯在炉内加热合格后从炉头出钢,然后送入轧机进行轧制。这种加热工艺模式主要存在下述问题:
1.由于连铸机与轧机生产节奏上的差异,致使步进梁加热炉不能实现全热装热送。当连铸机顺行时,轧机吃不掉,必然有部分热坯下线,浪费能源;又当连铸机发生事故低产时,轧机热坯不够吃,甚至全部吃冷坯,既使加热炉全负荷运转,其产量、质量均降低。传统思维方式的这种简单工艺布置出现上述不匹配的现象是必然的。
2.步进梁加热炉采用较频繁的冷热混装,不但不能够确保加热质量,而且极大的浪费热连铸坯所含余热资源,容易出现加热事故。为了保证冷坯加热质量与产量,势必大幅增大炉子的加热能力,增加工程投资。而当炉子吃热坯时,加热炉又处于严重大马拉小车状态,造成另一种形式的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段式双向节能步进梁加热炉,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端双向节能步进梁加热炉,包括加热炉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炉本体内设有两个并列的炉腔,分别为均热加热腔和保温加热冷却腔,两个炉腔内分别设有一套步进机构,在两个炉腔之间还设有炉内辊道;所述的均热加热腔的出料口与轧机相连,所述的保温加热冷却腔的下料口与钢坯冷床库相连,保温加热冷却腔内还设有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炉本体的入料口位于两个炉腔之间与炉内辊道在同一中心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把步进梁加热炉分为作用明显不同的相关两段,视生产状态钢坯可单向双向灵活运行,热钢坯在均热加热段完成加热工艺的快速优化加热,钢坯在保温加热冷却段分别实现三种功能,即:基本顺产时的保温、轧机事故中的冷却及退出,连铸机事故中的补入钢坯加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炉本体,2均热加热腔,3保温加热冷却腔,4炉内辊道,5加热装置,6步进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两段式双向节能步进梁加热炉,包括加热炉本体1,所述的加热炉本体1内设有两个并列的炉腔,分别为均热加热腔2和保温加热冷却腔3,两个炉腔内分别设有一套步进机构6,在两个炉腔之间还设有炉内辊道4;所述的均热加热腔2的出料口与轧机相连,所述的保温加热冷却腔3的下料口与钢坯冷床库相连,保温加热冷却腔3内还设有加热装置5,所述的加热炉本体1的入料口位于两个炉腔之间与炉内辊道4在同一中心线上。
从连铸机出来的热坯从加热炉本体1中间的入料口送入炉内辊道4上并经定位,此时热连铸坯与轧机顺行时,工人可将热连铸坯直接送入均热加热腔2;不顺行时工人可将热连铸坯直接送入保温加热冷却腔3。又当连铸机因各种原因供应热坯受挫时,工人将保温加热冷却腔3中储存的部分热坯送入均热加热腔2中,此时若还不能满足轧机的需要,就通过保温加热冷却腔3炉尾的下料口另行补入部分冷连铸坯进入该腔,同时在该腔启用预先设置的加热装置5,最终使冷连铸坯在该腔处达到热连铸坯顺行时的温度水平。这样可以保证加热均热腔2吃到温度水平相对一致的热连铸坯,使加热炉本体1处于满负荷合理加热的状态,确保加热设备的运行质量。这里保温加热冷却腔3有三个作用,分别适用于不同工况,保温工况主要适用于正常生产中,解决连铸机与轧钢机的微小数量差异;加热工况主要适用于热连铸坯供应不足时需要从该腔尾部另外补充部分冷坯;冷却工况主要适用于轧机出现事故其产量严重降低时,把部分热坯从该腔先行缓慢冷却后再相应输出至在保温加热冷却腔3炉尾设置的钢坯冷床库暂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天元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天元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24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