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高压静电灭虫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2691.5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7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欣;何培祥;蒋猛;何代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3/00 | 分类号: | A01M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高压 静电 灭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涉及一种利用高压静电杀虫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地球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世界性植物虫害日趋严重,粮食安全存在严重威胁。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害虫防治方式主要包括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是植物保护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综合防治中一项重要措施。化学防治(chemical control)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的毒性对生物害虫进行防治。化学防治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消灭害虫,降低害虫密度,但是化学防治长期使用易产生药害,如增强害虫的抗药性、污染环境、杀伤害虫天敌等。同时,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残留农药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达到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化学农药年产量近200万吨,农药尤其是有机农用大量施用,将会造成严重的农药污染问题,成为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
物理防治(physical prevention and cure)是利用简单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热、电、温度、湿度和放射能、声波等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包括最原始、最简单的徒手捕杀或清除,以及近代物理最新成就的运用,可算作古老而又年轻的一类防治手段,因此也称为传统物理防治。徒手法常归在栽培防治内。也常用人为升高或降低温、湿度,是指超出病虫害的适应范围,如晒种、热水浸种或高温处理竹木及其制品等。明显可以看出,传统物理防治具有费劳力、效率低、不易彻底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高压静电灭虫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高压静电灭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虫器包括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经调节控制器后输出交流电流,升压装置将交流电压升高后输出至高压侧的电极。
为了调节输出的高压大小,升压装置的低压侧串联有电压调节器。
所述蓄电池位于背包中,从蓄电池出来的线束接至手柄,手柄上具有电路的工作开关和电压调节器,手柄的前部通过内部穿过导线的绝缘管连接升压装置和杀虫装置。
作为另外一种形式,所述蓄电池位于背包中,从蓄电池出来的线束接至手柄,手柄上具有电路的工作开关和电压调节器,手柄的前部连接有升压装置,升压装置通过内部穿过导线的绝缘管连接升压装置和杀虫装置。
所述杀虫装置包括U形支架,支架的两侧连接有并排交错的电极。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高压静电对虫子的细胞膜发生不可逆电击穿,破坏害虫的正常生理功能,最终实现杀灭害虫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背包正视图;
图3是背包侧视图;
图4是杀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件1为背包,件2为线束,件3为手柄,件4为工作开关,件5为电压调节器,件6为杀虫装置,件7为升压装置,件8为玻璃钢管,件9为控制器,件10为蓄电池,件11为频率调节器,件12为电源开关,件13为电极,件14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便携式高压静电灭虫器,包括背包1,背包1下部设置有蓄电池10,上部设置有控制器9。背包1左部设置有频率调节器11和电源开关12。从控制器9导出的线束2与位于手柄3上的工作开关4相连,手柄3上还设置有电压调节器5。
电压调节器5设置在手柄3的前部,手柄3与升压装置7之间用玻璃钢管8连接,玻璃钢管内有导线穿过。杀虫装置6由相互交叉的电极13和U形的支架14组成。
实施例2,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升压装置7直接设置手柄3前部,杀虫装置6通过玻璃钢管8与升压装置7连接。
在两个实施例中,升压装置均不直接和用户接触,保证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工作时,接合电源开关12,由蓄电池10给控制器9供电,通过频率调节器11可调节控制器9的PWM输出信号频率;通过电压调节器5控制升压装置7的输出电压在10~60kV之间。
杀虫时,操作者背负背包1,持手柄3将杀虫装置6探入作物丛中,杀虫装置的6高压静电扫过害虫,形成高压短路,利用电致生物效应,使生物体细胞膜发生不可逆电击穿,而破坏害虫的正常生理功能,最终实现杀灭害虫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26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