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由次级侧控制的半桥架构的LED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3024.9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7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余祚尚;庄锦清;肖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次级 控制 架构 led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的驱动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由次级侧控制的半桥架构的LED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LED的驱动电路主要用于驱动LED显示设备的发光二极管灯串。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LED的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其用于给数个发光二极管灯串LED1-LEDn供电,其包括PFC前级升压(Boost)电路91、半桥谐振降压(Buck)电路92、后级升压电路93及控制模块94。
PFC前级升压电路91输出约为400伏特左右的直流电供给半桥谐振降压电路92,半桥谐振降压电路92将400伏特左右的直流电转换为24伏特的直流电后,再经过后级升压电路93将此24伏特的直流电再升压为发光二极管灯串LED1~LEDn所需的工作电压,如:100伏特,作为发光二极管灯串LED1~LEDn的供电输入电压。
控制模块94具有次级控制单元940及数个定电流电路941~定电流电路94n,该次级控制单元940是接受定电流电路941~定电流电路94n之输出之电压来控制发光二极管灯串LED1~LEDn之输入电压,以便让所有LED灯串工作时处于电流恒定状态,通过开关信号(ON/OFF)来控制该次级控制单元940工作与否,并最终控制该后级升压电路93是否要工作,通过调光信号来控制发光二极管灯串LED1~LEDn发光或是不发光来调控发光二极管灯串LED1~LEDn的平均亮度大小。
上述的交换式直流电源装置的技术缺点如下:
1、组件成本较高:半桥谐振降压电路92需要有初级控制单元940;后级升压电路93需要有能承受输出功率较大的电感L1、N沟道场效应管Q3、输出整流二极管D3;初级控制单元940、电感L1、N沟道场效应管Q3、输出整流二极管D3和一般的被动组件相比需要较高成本,又加上控制模块94的次级控制单元940,无法降低整体组件的成本,同时所述交换式直流电源装置采用先降压再升压的电路设计方式不仅造成设计成本偏高问题,同时因电子零件数较多也增加了整个电路设计的复杂度。
2、转换效率低:所述交换式直流电源装置将输入电压约400伏特先经半桥谐振降压电路92降压为24伏特再经后级升压电路93升压为100伏特以作为发光二极管灯串LED1~LEDn所需的工作电压,此种先降压再升压的方式进行两次能量转换,使得电源转换效率差,而损耗的电能通常转换为热能,目前LED显示设备通常设计成薄型设备,而薄型设备内部空间小,造成散热效果差,若电源转换效率低,则可能造成LED显示设备内部温度较高,这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液晶显示产品的使用寿命。未来对于功率较高的LED显示设备要求电源的转换效率日趋严格,如何提高转换效率是一大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由次级侧控制的半桥架构的LED驱动电路。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由次级侧控制的半桥架构的LED驱动电路,其连接数个发光二极管灯串,所述由次级侧控制的半桥架构的LED驱动电路包括输出直流电压的PFC前级升压电路,其还包括:
半桥式开关电源电路、回馈电路、隔离驱动变压器及控制单元,所述半桥式开关电源电路连接于PFC前级升压电路和各发光二极管灯串的输入端之间,半桥式开关电源电路设有第一开关、第二开关、降压变压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滤波电容,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设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降压变压器设有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及第二次级绕组,且每个绕组具有:打点端和非打点端;
回馈电路与各发光二极管灯串的输出端连接;
隔离驱动变压器与半桥式开关电源电路连接,设有次级绕组、第一初级绕组及第二初级绕组,且每个绕组具有打点端和非打点端;
控制单元连接于回馈电路与隔离驱动变压器之间。
所述半桥式开关电源电路还设有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及第一电容,并且所述控制单元设有控制芯片和设置在控制芯片上的数个控制接脚,所述控制接脚包括第一输出接脚及第二输出接脚,第一输出接脚及第二输出接脚分别通过隔离驱动变压器连接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隔离驱动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打点端连接于第一输出接脚,次级绕组的非打点端连接于第二输出接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30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