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用顶置中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5138.7 | 申请日: | 201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6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臧真伟;肖木廷;许福忠;张海涛;李海斌;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122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用顶置中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柴油机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柴油机用顶置空气中间冷却器。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现代柴油机普遍装有涡轮增压器,它的作用是对参与燃烧的空气进行压缩,这样既可以使柴油机的功率得到提高,又可以降低整机的燃油消耗。但是由于经过涡轮增压器的压缩,空气的温度会升高到150℃以上,参与燃烧的空气密度大为降低,这样又不利于柴油机工作。为了降低压缩后空气的升温,现代增压柴油机安装有空气中间冷却器(中冷器),这种柴油机称为增压中冷柴油机。传统设计的中冷器,布置在整车前端散热水箱前部,依靠气车行走时的迎风将增压气体冷却。然而这种结构的中冷器需要在整车上连接很长的进、出气空气管路,占用很大的空间,使得中冷器系统造价成本非常高。同时因中冷器阻挡冷却水箱,影响了整车的散热效果,又容易引起柴油机水温偏高;另外中冷器进出气管路的密封也很难保证,容易出现漏气现象,引起柴油机故障,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本实用新型的提出可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置的柴油机机载中冷器,消除中冷器连接管路所存在的缺陷,提高中冷器换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技术方案是:柴油机顶置中冷器,包括换热器、支架、柴油机缸盖、导流室、进气管和出气管等。散热器用支架固定于柴油机缸盖的上方,换热器的进口与出口端装有导流室,进气管与出气管分别与各自的导流室连接。
增压器工作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流进入换热器进行降温,然后经出气管接入燃烧室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中冷器(换热器)顶置可有效解决中冷器进、出气管路长度占用空间以及管路的密封问题。该结构设置紧凑,制造成本较低,而且安装方便。同时,经过增压的气流进入换热器后,外传气流噪声可明显降低。支架安装于缸盖还可以减轻柴油机产生的共振,使整车噪声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与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柴油机顶置中冷器,其结构是:换热器1支架2固定于柴油机缸盖3的上方,换热器的进口与出口端装有导流室4,进气管5与出气管6分别与各自的导流室连接。换热器是风冷翅片管式,参与燃烧的空气与翅片管外的冷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导流室一端为矩形;另一端为圆形。进气管与出气管均为耐热橡胶管。
来自增压器的高密度空气经导流室扩容后,引入换热器中降温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换热后的气流经(出口)导流室时,压力减低流速增大,然后送至燃烧室系统参与燃烧。而且经过增压的气流进入换热器后,噪声可明显降低。支架安装于发动机(缸盖),上,可以减轻柴油机产生的共振,使柴油机整机噪声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51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缸体结构及具有上述缸体机构的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气门挺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