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单层走线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5389.5 | 申请日: | 201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9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何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海富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启明专利代理事务所 44270 | 代理人: | 陈三九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单层 结构 电容 触摸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单层走线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
背景技术
相对于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通过多个独立的感应电容实现了多点触控,并且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因此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但是由于触控面板的成本较高,因此电容式触摸屏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在手持式电子设备领域,这种应用限制尤为明显。从走线结构的角度讲,电容式触摸屏的触控面板有单面多层和双面多层之分。
具体的,单面多层结构的导电走线一般为搭桥走线结构。这种走线结构需要走线层(ITO薄膜)和跳线层,同时需要引出不同方向走线层的金属走线。在这种结构中,跳线层的蚀刻会很大程度地增加成本。而双面多层结构的导电走线需要在基板的两层分别进行蚀刻,其成本也较高。另外,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走线结构简单的单层触控面板,这种单层触控面板只能控制一个方向的触控精度,实用价值较低,在此不作介绍。介于此,现有技术需要一种能电容式触摸屏,能控制由于走线结构而产生的附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单层走线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这种电容式触摸屏简化了走线层的结构,降低了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单层走线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包括基层、柔性电路板、以及附着于所述基层上并连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走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层包括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所述第一走线上设有多个第一分支线,所述第二走线上设有多个第二分支线,所述第一分支线和第二分支线上均设有多个透明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分支线上的透明电极与位于所述第二分支线上的透明电极形成感应电容,
其中,两个以上的第一分支线之间形成第一蚀刻间隙,两个以上的第二分支线之间形成第二蚀刻间隙,其中,所述第一分支线延伸至所述第二蚀刻间隙,所述第二分支线延伸至所述第一蚀刻间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分支线和第二分支线相互间隔,当手指或者其他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一分支线和第二分支线之间时,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化,进而产生电流信号。所述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将所述电流信号传递至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根据电流信号判断手指或者其他电介质的触控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带有单层走线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中,所述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上设有多个透明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上的透明电极同样能感知外界触控,进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带有单层走线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中,所述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之间设有绝缘电极。所述绝缘电极可以消除第一走线上的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容效应给触控精度带来的影响。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带有单层走线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位于所述基层的同一面上,实现了对触控位置的检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那种双面多层的结构,降低了蚀刻成本,并且由于第一分支线和第二分支线交错布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那种单面多层,也不需要蚀刻跳线层,因此,成本也得以控制。另外,所述第一走线层和第二走线层直接连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无需金属走线,因此成本得以进一步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带有单层走线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视图;
图3为图1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结构示意图。
部分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走线1、第一分支线101、第一蚀刻间隙102、第二走线2、第二分支线201、第二蚀刻间隙202、基层3、柔性电路板4、显示屏5、玻璃板6、透明电极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1至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带有单层走线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包括基层3、柔性电路板4、以及附着于所述基层3上并连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4的走线层。
所述走线层包括第一走线1和第二走线2,所述第一走线1上设有多个第一分支线101,所述第二走线2上设有多个第二分支线201,所述第一分支线101和第二分支线201上均设有多个透明电极7,位于所述第一分支线101上的透明电极与位于所述第二分支线201上的透明电极形成感应电容。
其中,两个的第一分支线101之间形成第一蚀刻间隙102,两个以上的第二分支线201之间形成第二蚀刻间隙202,所述第一分支线101延伸至所述第二蚀刻间隙202,所述第二分支线201延伸至所述第一蚀刻间隙1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海富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海富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53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检测出租车计价器
- 下一篇:双泵流量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