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履带车辆特薄壳车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5732.6 | 申请日: | 201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3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宏斌;邵维玲;林德群;刘颖;李志成;孙蕊;程鑫;孙伟;李庆洋;杜世须;袁永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B62D55/00;B60F3/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5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履带 车辆 特薄壳 车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履带车辆特薄壳车体,属于履带车辆薄壳车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程装备系列中,一直缺少一种自行的水陆两栖车辆,既能在复杂路面高速行驶、又能直接在水中航行并负载大吨位载荷等功能。以往履带车辆只能在路面行驶而不能在水中行驶,而水上舟桥只能实现水中航行而无法在路面行驶,因此,截至目前为止,尚无兼顾承载自行的水陆两栖车辆的车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型履带车辆特薄壳车体,以解决目前尚无兼顾承载自行的水陆两栖车辆的车体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大型履带车辆特薄壳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车尾、复合材料安全门、特薄壳固定式驾驶室、车首、四个铝合金上舱盖、两个车体横梁、两个车体片梁、两个防滑网、两个传动和多个行走部分支架、两个龙骨、多个铝合金侧舱盖及多个特薄甲板;
车首和车尾之间的两侧各设有多个特薄甲板,相邻两个特薄甲板之间设置有铝合金侧舱盖,特薄壳固定式驾驶室设置在车首位置处,特薄壳固定式驾驶室的上端面设有逃生出口,逃生出口处安装有复合材料安全门,由特薄壳固定式驾驶室、车尾、多个特薄甲板及多个铝合金侧舱盖之间围成的空间为车体的载重厢,两个龙骨沿车体的载重厢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在所述载重厢内并位于特薄壳固定式驾驶室的后部,两个传动和多个行走部分支架设置在车体的载重厢内的两个龙骨的后面,两个传动和多个行走部分支架与两个龙骨一一对应设置,两个车体片梁和两个车体横梁均沿车体的载重厢横向交替设置在所述载重厢内,相邻两个车体横梁及车体片梁之间的上面设置有一个防滑网,由两个车体横梁、两个车体片梁及两个防滑网组合构成车行部,每个车体片梁的上端设置有一个铝合金上舱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本实用新型集装甲车辆、船舶和桥梁设计技术为一体,是我国目前履带式车辆中外形最大13m、甲板最薄1.5mm、承载力最大(大于等于43吨)、通载能力大于等于60吨的薄壳车体。车体承受车辆在各种工况下产生的载荷,是车辆其它部件的载体,是车辆的核心部件。二、本实用新型在满足强度和刚度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做到了重量最轻,结构最合理和最优化。结构设计过程中运用了三维仿真和动态有限元分析等先进的设计技术(体现在基本结构、材料选用、综合技术的合理运用及详细科学的理论计算等方面),车体各项性能满足整机使用要求。三、该车体为特薄壳框架式水密金属壳体,用于安装整机零部件,承受在行驶、漕渡、通载时和克服障碍时产生的载荷和冲击振动,并为整机在漕渡和通载时提供足够的浮力。四、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对大吨位载荷的承载和通载要求;通过车体横梁、车体片梁、传动和行走部分支架及龙骨组合形成车体框架;外部采用高强度合金薄板起到密闭和承受水压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轴测图,图2是图1中的车首与两个传动和行走部分支架及两个龙骨装配的轴测图,图3是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大型履带车辆特薄壳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车尾1、复合材料安全门4、特薄壳固定式驾驶室5、车首8、两个铝合金上舱盖12、两个车体横梁3、两个车体片梁9、两个防滑网11、两个传动和多个行走部分支架6、两个龙骨10、多个铝合金侧舱盖2及多个特薄甲板7(采用高强度合金薄板);
车首8(形状近似于船头)和车尾1(形状近似于船尾)之间的两侧各设有多个特薄甲板7,相邻两个特薄甲板7之间设置有铝合金侧舱盖2,特薄壳固定式驾驶室5(驾驶室由薄钢板焊接而成)设置在车首8位置处,特薄壳固定式驾驶室5的上端面设有逃生出口,逃生出口处安装有复合材料安全门4,由特薄壳固定式驾驶室5、车尾1、多个特薄甲板7及多个铝合金侧舱盖2之间围成的空间为车体的载重厢,两个龙骨10沿车体的载重厢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在所述载重厢内并位于特薄壳固定式驾驶室5的后部,两个传动和多个行走部分支架6设置在车体的载重厢内的两个龙骨10的后面,两个传动和多个行走部分支架6与两个龙骨10(具有船舶特征)一一对应设置,两个车体片梁9(具有桥梁特征)和两个车体横梁3(具有桥梁特征)均沿车体的载重厢横向交替设置在所述载重厢内,相邻两个车体横梁3及车体片梁9之间的上面设置有一个防滑网11,由两个车体横梁3、两个车体片梁9及两个防滑网11组合构成车行部(车行部用高强度钢板制成),每个车体片梁9的上端设置有一个铝合金上舱盖12。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每个防滑网11由多根等间距设置的防滑横条13和多根等间距设置的防滑纵条14固定连接构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57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农机驾驶室顶置暖风装置
- 下一篇:用于车辆的工作走台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