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道反光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7870.8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2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霞;张忠;刘红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云霞;张忠;刘红莹 |
主分类号: | E01F9/06 | 分类号: | E01F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道 反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标记,特别是区分不同车道的指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车道上设有的反光标记突出在车道之上,当车辆变换车道或转弯时,常常会在这些反光标记上碾过。因此,常常可见到路面上破损的反光标记,且这些反光标记通常是才安装不久的,造成巨大的浪费。另一方面,当车辆碾过反光标记时往往造成较大的震动,使得驾驶入因一时心慌而导致应变上的失误,尤其是当摩托车和自行车压过此类反光标记时会产生巨大震动,影响到行车人员的重心,易引发意外事故。再者,传统的反光标记深入路面约仅1厘米,故一旦损坏或更新时,往住其原安装位置四周因车辆的冲击而道到破坏,无法原地安装,需重新挖掘或填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冲击,不致对车辆造成大的震动的车道反光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道反光座,包括反光元件和基座,其特征在于,基座为中空的,反光元件套在基座中,并可沿基座内壁上下移动;在基座的底部设有弹性元件,并且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反光元件的梯形平台伸出基座的上沿。
优选地,基座上沿的四侧设为斜面,与反光元件的梯形平台相衔接。
优选地,基座内侧四壁凹陷有滑槽;反光元件底部四侧设有凸沿,凸沿上套有弹性橡胶圈,凸沿套合在滑槽中。
优选地,反光元件为凸圆形体或长方梯形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道反光座较传统装置具有使用寿命长,对路面破坏小,对车辆震动小等优点。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其结构,结构的改进,工作原理以及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常态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受车辆碾压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3,本实用新型设有一中空状的四方形基座1,用以内置一作反光功能的反光元件2,该基座1上沿四侧为斜面,与露在基座外的反光元件2上的梯形平台相衔接。而基座1底部的四角分别设有四个套有弹性垫121的脚柱12。当安装在路面的凹洞内时,起到了减震的作用。备脚柱12之间则开有缺口13,令基座1内因下雨所渗入的少许水可由缺口13向外排出。
基座1内壁凹陷成滑槽14,而反光元件2底部四侧延伸有凸沿21,恰能套合在滑槽14内,且可在基座1内上下滑动。在基座1靠底部的内侧壁上用螺杆固定有相对的弹性元件3。该弹性元件3在常态下能将反光元件2向上抬升,使反光元件2的梯型平台恰能露出基座1上方的开口。通过弹性元件3,反光元件2能够在受到车轮4压力时,向下滑动,并在外力消逝后,恢复到原有的状态。在反光元件2的凸沿21上,套合有弹性橡胶圈22。当弹性元件3处于常态时,弹性橡胶圈22与滑槽14上方的截止面141紧密贴合,以防止下雨时雨水渗入。
请同时参阅图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在车道上所开的凹洞中。在常态时,反光元件2上的梯型平台露出基座1外,而当车辆压碾过时,由于梯型平台与基座1上方四侧的斜面11成一适当的倾斜面,故能防止车轮4的直接冲击,且当反光元件2受压时,弹性体2变形使反光元件2急速下沉,同时基座1底部的弹性垫适当地避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设计防止了车辆产生剧烈震动,具有极佳的安全效果。当车轮碾压过后,反光元件2在弹性体3的作用下,迅速回升,恢复到常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元件3为弹性片,也可以用橡胶弹簧或螺旋状压缩弹簧。反光元件2也可设计成凸圆形体或长方梯形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道反光座,较传统的反光标记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设计有弹性体而形成一缓冲,因此较传统的车道反光座能耐受车轮的冲击力,使反光元件不易脱落。
2.另因基座需容置因受压而下行的反光元件,因此基座的长度较传统装置长。本实施例中基座深入路面下约3cm,且系中空状的四方形,故受到瞬间的冲击后,其受力已分散至四周,因此基座因冲击而脱离原位的机率也大大降低。
同时对路面破坏也降至最低,因此当需要更换车道反光座时,只需将损坏的反光座取出,放入新的反光座即可。
3.另一方面,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道反光座突出地面的部分较传统装置降低,因此驾驶人员在车轮碾压过反光座时,不致因所产生的震动而受到惊吓,从而降低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云霞;张忠;刘红莹,未经李云霞;张忠;刘红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78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梯度压力袜
- 下一篇:一种具有滑动连接式撑杆铜头的经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