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牛奶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8835.8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5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徐杨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杨可 |
主分类号: | A47G29/14 | 分类号: | A47G29/14;A47G29/2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朱戈胜;蒋家华 |
地址: | 210018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牛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牛奶箱。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奶箱通常为散口式和封闭式两种,第一种散口式的奶箱虽然便于送奶工的取放,但奶容易被盗,另一种封闭式的奶箱,虽解决了奶瓶容易丢失的技术问题,但送奶工每天需要携带多把钥匙,很不方便,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方便取放奶瓶又能防止奶被盗的牛奶箱。
未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牛奶箱,包括箱柜和箱门,箱柜一侧和箱门一侧转动连接,箱门的另一侧安装门锁,所述箱柜高度大于牛奶瓶的高度,箱柜的顶部开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奶瓶的最大直径,所述箱柜的底部设有缓冲底垫,缓冲垫顶部距离顶部的高度小于牛奶瓶的高度,所述缓冲垫与箱柜顶部的通孔对应处开有凹槽,凹槽的槽宽大于牛奶瓶瓶口的直径小于牛奶瓶的最大直径。放入装有鲜奶的奶瓶时,从奶箱顶部的通孔将奶瓶口向下放置在缓冲垫的凹槽内,整个奶瓶均处在奶箱内,只有打开奶箱爱能取出奶瓶,放置鲜奶被盗;放置空奶瓶时,将奶瓶底部放置在缓冲垫上,奶瓶口伸出奶箱,这样可以握住奶瓶瓶口部位从奶箱顶部的通孔将奶瓶拉出奶箱,方便取出空奶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不少于一个,每个通孔对应一个凹槽。可满足人口多,订奶数量多的家庭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相邻通孔之间分别设有挡板,使牛奶箱形成与通孔数量相等的容腔。将各个奶瓶占用的空间隔开,防止一个奶瓶放置不稳倾倒后对其它奶瓶的放置造成干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腔有两个,一个容腔设有箱门,另一个容腔箱门处封闭。可以将安装箱门的容腔只用于放置装满鲜奶的奶瓶,而箱门处封闭的容腔只用于放置空奶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腔共用一个箱门。打开一次门锁可将牛奶箱内的牛奶全部取出,节约时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容腔各设有一个箱门。每个容腔设置一个箱门可以使不同家庭共用一个牛奶箱,尤其是适合租房居住的用户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垫是厚泡沫垫。泡沫垫材质的缓冲垫,可以自制,且价格低廉,来源广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为U形槽。去奶瓶时可以沿着U形槽将奶瓶拉出,方便快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垫下部设有减震层。这样实奶瓶口不会直接撞击到箱底,起到了减震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层是薄海绵纸。薄海绵纸的价格低廉,方便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即方便取放奶瓶又能防止奶被盗,而且能够很好的保护奶瓶,防止奶瓶破碎,同时结构简单,取材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牛奶箱的示意图。
图2是放置盛满鲜奶的奶瓶状态的牛奶箱示意图。
图3是放置空奶瓶状态的牛奶箱示意图。
图4是两个牛奶箱组合的使用示意图。
图5是图4用挡板隔开且只有一把门锁的牛奶箱使用示意图。
图6是图4用挡板隔开且每个容腔使用一把门锁的牛奶箱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的牛奶箱,包括箱柜1和箱门2,箱柜1一侧和箱门2一侧转动连接,箱门2的另一侧安装门锁3,所述箱柜1高度大于奶瓶的高度,箱柜1的顶部开有通孔4,所述通孔4的直径大于奶瓶的最大直径,所述箱柜1的底部设有厚泡沫垫作为缓冲垫5,缓冲垫5顶部距离箱柜1顶部的高度小于奶瓶的高度,所述缓冲垫5与箱柜1顶部的通孔4对应处开有U形槽6,U形槽6的槽宽大于奶瓶瓶口的直径且小于奶瓶的最大直径;缓冲垫5下部设有薄海绵纸作为减震层7。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的牛奶箱,包括箱柜1和箱门2,箱柜1一侧和箱门2一侧转动连接,箱门2的另一侧安装门锁3,所述箱柜1高度大于奶瓶的高度,箱柜1的顶部开有不少于一个通孔4,所述通孔4的直径大于奶瓶的最大直径,所述箱柜1的底部设有厚泡沫垫作为缓冲垫5,缓冲垫5顶部距离箱柜1顶部的高度小于奶瓶的高度,所述缓冲垫5与箱柜1顶部的通孔4对应处分别开有U形槽6,U形槽6的槽宽大于奶瓶瓶口的直径且小于奶瓶的最大直径;缓冲垫5下部设有薄海绵纸作为减震层7。
实施利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杨可,未经徐杨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88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