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TD-LTE/TD-SCDMA射频前端收发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9637.3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6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里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300452 天津市塘沽区天津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d lte scdma 射频 前端 收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频前端收发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设计成本低和性能优化的TD-LTE/TD-SCDMA射频前端收发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移动数据的业务量大幅增长。LTE(Long Term Evolution)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增加了传输速率和可处理的数据的容量。LTE技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它所存在的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实施到位相比,收发机技术必须以同样或更快的速度发展。
由于预期到的数据使用量的爆炸性增长,这促使运营商必须有效使用频谱资源的和尽快实施频段超多的LTE技术。这是一个收发器设计的挑战。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已经用统一FDD和TDD技术的方法来回应这个挑战。目前,无线通信频谱(高达3.8GHz)分为43频带,1到33频段被列为LTE-FDD,而33至43被列为的LTE-TDD。
从收发机设计的角度来讲,存在的挑战是:
1、多频段:如此众多的LTE频带,必须要求多波段收发器。
2、多模式:在传统的经营网络(WCDMA,EVDO的TD-SCDMA,CDMA和GSM)的漫游要求多模式收发器。
3、双技术:双技术收发器需要同时支持TDD和FDD技术。
0.7至2.7GHz频段的收发器需要同时处理FDD和TDD技术,以支持1-21的FDD频段和33-41的TDD频段。这里,需要大量的数字计算处理能力的问题,通过分配基带处理器和收发器处理器之间运算负荷来解决。例如,收发器配戴嵌入式处理器,来降低对基带处理的要求。同时降低功耗,提高动态调整能力和加快了响应时间。
除了多模式,多频段的要求外,今天的多功能射频收发器还需要以下特色:
·低功耗
·小尺寸
·标准化的基带接口
·灵活的射频接口
·载波聚合能力
·与3GPP标准兼容
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在手机上支持四频段的GMSK/GPRS/EDGE(GGE),TD-SCDMA,和TD-LTE标准,预期在2012年开始大规模使用。为了有竞争力的面对这个正在开发的市场,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必须解决。在考虑这个市场上竞争的最佳策略时,必须权衡频段分配,同步的语音和数据传输,BOM成本,性能指标。
虽然智能手机是进入中国4G LTE市场的一开始的主要目标,硬件和软件开发计划也要考虑其他的细分市场。考虑因素还包括像欧洲和北美这样的成熟市场,区域共享的也以TD-LTE为焦点的区域性的新兴市场如印度,还有像加密狗,数据卡这样的不需要语音服务的其他的硬件产品。
这些额外的因素会影响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必须与针对中国移动的设计目标权衡考量。必须避免以高端世界级电话平台为目标的极端状况,比如像能应用于所有地区的高通,富士通和ST爱立信的芯片组。可以有效地解决任何和所有地区的芯片组。这些芯片作为中端产品不符合成本效益。初步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讨论的结论是优化的区域性的手机,具有成本低,高性能,低电流。如包络跟踪DCDC转换器,天线调谐/驻波补偿电路和闭环功率控制等特色,将差异化所设计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如富士通Fujitsu MB86Lxxx系列芯片系统,八路发射器输出来驱动片外功率放大器,九路主要输入和五路次要输入支持GSM(GSM850,EGSM900,DCS 1800,PCS 1900),WCDMA(频段I,II,III,IV,V, VI,VIII,IX,X,和XI),LTE(FDD频段1,3,4,6,7,8,9,10,11,13,17和TDD频段38或40)。
虽然上述解决方法声称与世界范围的工业标准兼容,手机持有者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漫游,但是在世界标准还没有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如此设计的主要问题是成本太高,不适用于中底档的手机、平板电脑和数据卡中。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有二,首先由于射频输入输出较多(27个),导致芯片封装较大(6.5mm x 9.0mm x 1.0mm),而且设计受制于接口数量。其次因为众多的射频前端放大器导致芯片面积较大,价格没有竞争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里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里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96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