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补偿间隙的板式制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0422.3 | 申请日: | 201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7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韩伍林;张运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五龙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16 | 分类号: | B66B5/1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0091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偿 间隙 板式 制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式轮毂制动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补偿间隙的板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现有板式轮毂制动器的结构是壳体的一侧接有衔铁,在壳体中装有电磁线圈,在衔铁的外侧面接有制动瓦,在衔铁的四角穿接四颗空心螺钉,用以调整衔铁与壳体间的运动间隙并使将壳体固定于电机上的紧固螺钉能够穿过并实施固定。但是,在每次调整衔铁与壳体间的运动间隙之前,必须要先行松开固定壳体的四颗紧固螺钉,然后才能进行间隙调整。而紧固螺钉的反复松紧,偶尔就会出现松脱划扣的极端情况,这将会直接导致制动器的松脱失效,对电梯运行带来灾难性的恶性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补偿间隙的板式制动器,以解决间隙调整不便的问题,避免电梯恶性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补偿间隙的板式制动器,包括壳体、衔铁和制动瓦,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衔铁上穿接有调整杆,所述调整杆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制动瓦的瓦体上或螺纹连接在衬垫于所述制动瓦底面的瓦体衬板上。
在所述衔铁的调整杆穿接孔的一端开有支撑槽孔,在所述调整杆的杆体上设有支撑在所述衔铁支撑槽孔中的第一变径段。
在所述调整杆的所述第一变径段上卡接有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设置在所述衔铁的支撑槽孔中。
在所述调整杆的杆体上设有减震用的第二变径段。
在所述壳体上穿接所述调整杆的穿接孔的孔口处设置有减震机构。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罗列在一起的顶板、减震垫和压板,所述调整杆的外露端从罗列在一起的所述顶板、减震垫和压板的中心孔中穿出。
在所述壳体的调整杆穿接孔的孔口处开有槽口,所述减震机构固定于所述槽口中。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顶板、减震垫和端帽,所述端帽固定于所述壳体上的调整杆穿接孔的孔口处。
本实用新型是以螺纹连接在制动瓦的瓦体上或螺纹连接在衬垫于制动瓦底面的瓦体衬板上的调整杆实施衔铁与壳体间的运动间隙的调整,这样就可使调整机构与紧固螺钉相分离,并可在紧固螺钉不松开的情况下直接进行间隙调整,由此避免了紧固螺钉松脱划扣的极端情况的出现,避免因制动器松脱失效所致的电梯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
另外,将减震机构附设与调整杆的外露端,形成一种外置式的减震机构,取消了原有板式制动器中的内置减震垫,这样,外减震机构的工作环境温度基本接近制动器所处的外界常温,克服了内置减震垫在高温下的易磨损和受热变形的结构缺陷,并使得减震垫的调整和更换不用拆机即可进行,使调整工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板式制动器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衔铁2和制动瓦3,在壳体1中装有电磁线圈,在壳体1与衔铁2的纵向中心线上穿接有上、下两个调整杆5,调整杆5的内端螺纹连接在衬垫于制动瓦底面的瓦体衬板4上(制动瓦4与瓦体衬板4也可制成一体结构)。
在衔铁2的调整杆穿接孔的左端开有支撑槽孔,在调整杆5内端头后部的杆体上设有第一变径段,在第一变径段上卡接有推力轴承10,推力轴承10设置在衔铁2的支撑槽孔中。这样就可使制动瓦3和瓦体衬板4与衔铁2一起做往复运动。
图1中,在调整杆5外露端一边的杆体上设有第二变径段,用于推动减震机构,实现减震的目的。减震机构设置在壳体1上穿接调整杆的穿接孔的孔口处。
减震机构的实现方式之一,是由罗列在一起的顶板9、减震垫7和压板6组成减震机构,在壳体1的调整杆穿接孔的孔口处开有圆形槽口,减震机构固定于该槽口中;调整杆5的外露端从罗列在一起的顶板、减震垫和压板的中心孔中穿出。调整杆5通过第二变径段推动顶板9,压迫减震垫7,实施减震;压板6通过沉头螺钉8固定在壳体1的槽口中。
减震机构的实现方式之二,是将压板6换成端帽,其他部分不变,即由顶板9、减震垫7和端帽构成减震机构,端帽固定在壳体1上的调整杆穿接孔的孔口外部,形成外凸式的减震机构。在这种减震机构中,用于空间增大,因此,可用弹簧置换减震垫实施减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五龙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五龙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04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后共享缆臂型施工升降机
- 下一篇:塑料膜的折叠式收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