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线夹压孔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4351.4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1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孔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24 | 分类号: | B21D28/24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5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线 夹压孔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中线夹冲孔技术领域,属于一种电力专用电动工具,具体是一种电力线夹压孔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力系统中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以及电力的传输都是由导线连接,而导线与设备的连接就需要电力线夹,它是目前电力系统中主要连接方式。电力线夹种类繁多,但其使用方法都采用打孔压接技术,用螺丝紧固线夹接触面而实现连接。目前,厂家提供的不同型号线夹都没有打眼,是因为各种电力设备的接线座眼距、眼的大小会根据电流大小以及生产设备厂家的不同而不同,所以用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打眼。
线夹传统的打眼方法都是使用台钻一个一个眼的打,这样的打眼方式存在以下弊端:(1)加工精度低:人为或机器的原因出现眼距偏差,造成无法连接以至于二次加工或浪费;(2)费时费力:一个线夹打眼时得先找中,再画线定眼,测量合格后找相应钻头一个一个打眼,打完后还需挫平,这样才算加工完,整个工序需要15分左右,不仅加工工序多、时间长,而且劳动强度高;(3)安全系数低:人在使用台钻时,可能发生脱手、绞手触电等事故。
液压冲孔技术是现在一个比较成熟的冲孔技术,而且这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电力生产中,但是目前使用的液压冲孔机只能冲压单孔,而且还不适合冲压电力线夹,因此冲压技术得不到广泛应用,现有的线夹还是采用传统的台钻打孔方式。因此,是否可以设计一种适合于冲压电力线夹的专用液压冲孔机,便成为了我们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线夹打孔方式存在加工精度低、费时费力、安全系数低等问题并结合现有的液压冲孔技术,而提供一种电力线夹压孔机。本实用新型电力线夹压孔机从打眼技术上进行了改进,可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和繁琐的加工工序,并可提高设备的安全系数。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力线夹压孔机,包括箱体、液压行程油缸、上冲压模、下冲压模、下冲压模支座,箱体的其中一面侧壁敞口,液压行程油缸安装在箱体内顶板上,箱体侧壁上开设有与液压行程油缸相接的进油口和回油口,液压行程油缸的活塞杆端部固接有连接块;上冲压模活动插接在连接块的底部,上冲压模的底面上均布有两个或四个冲孔压钉;下冲压模支座活动插接在箱体内底板上,下冲压模支座的上表面设有安置槽,下冲压模安装在下冲压模支座的安置槽内,在下冲压模上与冲孔压钉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压钉通孔,在下冲压模支座的安置槽底面上与压钉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凹槽;在箱体的三个内侧壁上位于下冲压模支座上方的位置分别安装有定位调节板,定位调节板的背面连接有螺杆,螺杆与箱壁之间螺纹连接,螺杆另一端设有手柄且置于箱壁外部;箱体、液压行程油缸、上冲压模、下冲压模、下冲压模支座均位于同一轴线上。
一般,线夹的冲孔种类分为三种:即单孔、双孔和四孔,本电力线夹压孔机主要针对的是双孔和四孔。孔眼的直径(mm)有:Ф10、Ф12、Ф14、Ф16、Ф18;孔眼距大小(mm)有:30、40、50、60。上冲压模设计时,主要考虑冲孔压钉的间距(即孔眼距),而冲孔压钉的大小可以根据孔眼的具体大小进行更换,其中,带两个冲孔压钉的上冲压模有三个模具,分别是冲孔压钉间距为30、40和50的三个模具;带四个冲孔压钉的上冲压模有四个模具,分别是冲孔压钉间距为30、40、50和60的四个模具。下冲压模设计时,主要考虑压钉通孔的个数、孔距和线夹接触面大小,其中,压钉通孔的个数、孔距是根据对应不同的上冲压模来具体设计的,而线夹接触面是由下冲压模旁边的三个定位调节板来调节固定的。下冲压模支座是根据不同的下冲压模具体对应设计的。
使用时,首先根据所需线夹选择相对应的上冲压模、下冲压模和下冲压模支座并组装安装好,接着将线夹置于下冲压模上,通过三个定位调节板来固定线夹的位置,固定好线夹后,通过液压行程油缸的进油口对液压行程油缸进油加压,液压行程油缸加压后带动上冲压模向下运动,上冲压模上的冲孔压钉对线夹进行冲孔,即完成对线夹的压孔工作。线夹冲好孔后,再通过液压行程油缸的回油口对液压行程油缸回油卸压,液压行程油缸卸压后带动上冲压模向上运动,此时冲好孔的线夹就可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未经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43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控制器外壳
- 下一篇:一种防止PCB板上微间距元件桥连的隔离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