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后视镜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5943.8 | 申请日: | 201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8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周东玉;高艺芳;马骁;陈宾;丁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07 | 分类号: | B60R1/07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后视镜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视镜的自动调节,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后视镜控制装置,适用于乘用车上以及C1小型车的教练车。
背景技术
随车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对于交通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舒适,智能等等;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自己的车,驾驶考试的人也越来越多。在驾校联系时,学驾照的学员身高不同,进入驾驶室后就需要调整座椅的前后位置。随着座椅的调整,两侧的后视镜有的学员并没有调节,这就会使学员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多多少少失去后方的信息,给场地驾驶练习和道路练习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车辆在换人驾驶时两侧后视镜不能自动调整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后视镜控制装置,以防止驾驶员驾驶室遗忘调节后视镜,从而防止交通安全事件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智能后视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驾驶员座椅下的位移传感器,所述的位移传感器与单片机相连接,单片机通过伺服电机与后视镜相连接,位移传感器、伺服电机和单片机通过变压器与电源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点是:
所述的单片机采用89C2051芯片。
所述的伺服电机采用FutabaS3003型伺服电机。
所述的位移传感器采用滑动式直线位移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后视镜控制装置,通过安装在驾驶员座椅下的位移传感器得到的信号,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接到指令后,分析接收到的信号,根据预先设定好的对应的数值,单片机按预先设定好的方案,把相对应的信号发送给伺服电机,电机执行单片机的指令后,到达预设的位置,后视镜的角度调节便结束。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尤其适用于驾驶学校的车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通事故和人身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智能后视镜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驾驶员座椅下的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与单片机相连接,单片机通过伺服电机与后视镜相连接,位移传感器、伺服电机和单片机通过变压器与电源相连接。
电源依靠车载蓄电池,将蓄电池电压转换成单片机所需的5V直流电,而后接入单片机的电源接口;位移传感器安装在驾驶员座椅下的导轨上,信号线与单片机相连;两只伺服电机与一个虎克铰的两个轴固连,虎克铰的一端与车体固连,另一端与后视镜的后面中间部分固连。当驾驶员调节前后调节座椅时,位移传感器将位移量转化成电信号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接收到位移传感器的信号,计算伺服电机所需要的转动角度,随后发出指令,伺服电机执行单片机传递的指令,因为虎克铰角度改变,后视镜的玻璃镜面后面的中间部分与虎克铰的一端固连,所以后视镜也会转动。
本实施例中,伺服电机采用FutabaS3003型伺服电机。传感器采用LWF-A1/V1/V2滑动式直线位移传感器,变压器采用24v-5v变压器,单片机选择89C2051芯片。
89C2051芯片内含有2k字节的Flash程序存储器,128字节的片内RAM, 由于89C2051芯片内部设计全静态工作,所以允许工作的时钟为0-20MHz,也就是说,允许在低速工作时,不破坏RAM内容。其内部的RAM是动态刷新的。89C2051芯片不允许构造外部总线来扩充程序/数据存储器,所以它也不需要ALEPSEN、RD、WR一类的引脚。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后视镜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驾驶员上车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座椅时,安装在驾驶员座椅下的位移传感器得到的信号,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接到指令后,分析接收到的信号,根据预先设定好的对应的数值,单片机按预先设定好的方案,把相对应的信号发送给伺服电机,电机执行单片机的指令后,到达预设的位置,后视镜的角度调节便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59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