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土深基坑中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6071.7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2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丛福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鲲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宏旭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E02D2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土深 基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软土深基坑中坑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建筑在地面建造之前需要挖置相应的深基坑中坑。现在大部分建筑都建有地下室,考虑到深基坑中坑距离地下室基坑支护较近,对基坑支护稳定和变形影响较大,加上有些场地的限制,给深基坑中坑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现有的放坡支护法虽然加强了深基坑中坑的稳定,但是同时也给基坑围护的稳定和变形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回填量较大,造成了施工工艺的复杂,增加了施工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结构复杂,施工成本较高,稳定性较差,容易引起变形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成本较低,稳定性较好,不易引起变形的软土深基坑中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基坑中填有混凝土垫层,基坑围护内设置有沉井筒壁,沉井筒壁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在基坑内,先制作开口钢筋混凝土筒身,待筒身达到一定强度后,在井筒内分层挖土,随着井内土面逐渐降低,沉井筒身借自重克服与土壁的摩擦力,不断下沉后作为支护体系。
作为优选,沉井筒壁内设置有结构筒壁。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较合理,施工成本较低,稳定性较好,不易引起变形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在基坑内,先制作开口沉井筒壁4,沉井筒壁4在基坑围护3内,待沉井筒壁4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坑内分层挖土,坑底填入混凝土垫层2。沉井筒壁4内设置有结构筒壁5(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鲲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宏旭建设有限公司,未经鲲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宏旭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60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终端设备的流媒体广告展示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格栅除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