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双通道小型化分离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6640.8 | 申请日: | 2012-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9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2 | 分类号: | H04R1/02;H01F17/04;H01F27/3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双通道 小型化 分离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线路上的低频音频信号和传输数据的高频数字调制信号有效分离的分离器,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双通道小型化分离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分离器结构是由自粘型漆包线绕制成空心线圈,将空心线圈的引脚焊接在底座针脚上,再由空心线圈与磁芯组装完成。但这种组装结构有以下缺陷:1、空心线圈采用自粘型漆包线绕制,绕制过程中需溶剂或加热固定,需专业机器绕制,制程参数比较复杂,且线圈粘结过程易损坏绝缘层,降低可靠性。2、空心线圈与磁芯装配时,因线圈内侧无绕线管的保护,磁芯边缘易损伤线圈绝缘层,且引线未固定,操作员需谨慎作业,生产效率低可靠性差。3、空心线圈与磁芯组装后,需经过理线、分线、绕脚、浸锡等工序将引线固定于底座上,磁芯与底座需边缘点胶固定;工艺复杂,分线易出错,且操作失误一根引线折断,整组电感报废,磁芯与底座点胶固定结合力小,不易管控,存在脱落风险,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双通道小型化分离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双通道小型化分离器结构,包括多个带U型槽的外壳与至少一个绕线管装置,所述带U型槽的外壳设有由U型槽底部延伸至U型槽开口处的椭圆形磁芯,所述绕线管装置包括一椭圆形绕线管,椭圆形绕线管左侧设有左挡板,右侧设有右挡板,右挡板下端延伸出一侧壁,左挡板的下端连接有一针脚板,针脚板下端面插装有多根针脚。
在所述的一种新型双通道小型化分离器结构中,所述新型双通道小型化分离器结构由一个绕线装置套装在两个带U型槽的外壳内,所述侧壁与针脚板外露在外壳外,外露部分为底座作用。
在所述的一种新型双通道小型化分离器结构中,所述新型双通道小型化分离器结构由两个带U型槽的外壳套装一个绕线装置后,再依次套入一个绕线装置一个带U型槽的外壳,所述两个绕线装置上的针脚板由侧壁间隔开。绕线管装置上的单边针脚与另一边采用绕线管装置上的侧壁隔离设计,可有效防止多组电感拼接使用时两组电感间的短路及绝缘不良等问题。
在所述的一种新型双通道小型化分离器结构中,所述新型双通道小型化分离器结构由两组双电感拼接而成,每组双电感由两个绕线装置和三个带U型槽的外壳组成,每组绕线装置上的针脚板由侧壁间隔开,双组拼接时两组之间无针脚,保证两组电感间的绝缘性能,解决双边针脚拼接时两组针脚近引起的短路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绕线管装置,不需要加溶剂或加热就可以将线圈固定在绕线管装置上,保证线圈的绝缘效果,绕线管装置内的通孔对线圈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线圈与磁芯组装时不会损伤线圈的绝缘层;且引线已固定于针脚上,生产效率及可靠性均提高;再者,绕线管装置为单个电感自行绕脚浸锡,测试好后进行整组组装,且绕脚已在绕制线圈时完成,工序简单,不需要底座,绕线管装置组装后即为底座作用,且绕线管装置已套入磁芯中柱,不存在脱落风险,可靠性及生产效率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绕线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双组双电感新型双通道小型化分离器结构,包括六个带U型槽4的外壳1与四个绕线管装置3组成的两组双电感,所述带U型槽4的外壳1设有由U型槽4底部延伸至U型槽4开口处的椭圆形磁芯2,所述绕线管装置3包括一椭圆形绕线管5,椭圆形绕线管5左侧设有左挡板10,右侧设有右挡板6,右挡板6的下端延伸出一侧壁7,左挡板10连接有一针脚板8,针脚板8下端面插装有多根针脚9。每三个带U型槽4的外壳1与两个绕线管装置3组装成一组,将组装好的两组双电感拼接;双组拼接时两组之间无针脚,保证两组间绝缘性能,解决双边针脚拼接时两组针脚近而造成短路的问题。
如图6所示,磁环组T1、T2、T3、T4分别引出接线端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66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重放声结构耳机
- 下一篇:一种监控徘徊行为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