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滤池综合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8300.9 | 申请日: | 201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0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黄忠臣;韩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滤池 综合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好氧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生物滤池综合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滤池以土壤自净原理为依据,以其高负荷率,耐冲击,净化效果好,污泥产率低等优点在处理污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生物滤池处理装置均为实现单一固定工艺,不同的工艺需有不同的设备实现,占地面积大且浪费资金,不利于系统发展的展现生物滤池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多种处理工艺的生物滤池综合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滤池综合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沉淀池、至少一级生物滤池、二沉池,所述生物滤池和二沉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设有处理水回流系统和污泥回流系统,所述处理水回流系统包括污水泵和多根处理水回流管,每根处理水回流管设有单独的处理水回流阀门,所述污泥回流系统包括污泥泵和多根污泥回流管,每根污泥回流管设有单独的污泥回流阀。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滤池综合处理装置,由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沉淀池、至少一级生物滤池、二沉池,生物滤池和二沉池与沉淀池之间设有处理水回流系统和污泥回流系统,处理水回流系统包括污水泵和多根处理水回流管,每根处理水回流管设有单独的处理水回流阀门,污泥回流系统包括污泥泵和多根污泥回流管,每根污泥回流管设有单独的污泥回流阀,各单元经过布置整合可实现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和曝气生物滤池等多种工艺,能够满足生物滤池理论及实践教学的需要,能全面、系统地演示、展现生物滤池处理系统,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滤池综合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级高负荷生物滤池组装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二级高负荷生物滤池组装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生物塔式生物滤池组装结构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曝气生物滤池组装结构框图。
图中各标号为:1-沉淀池;Ⅰ、Ⅱ、Ⅲ-生物滤池;2-二沉池;3-处理水回流系统;4-污泥回流系统;5~12-处理水回流阀门;13~17-污泥回流阀门;19~21—污水泵;22~23—污泥泵;24~25-出水阀门;31-布水器;32-隔栅;33-通风孔;34-集水槽;35-基座;36-承托层;37-反冲空气管;38-集水管;39-曝气空气管;40-溢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滤池综合处理装置,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依次连接的沉淀池、至少一级生物滤池、二沉池,所述生物滤池和二沉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设有处理水回流系统和污泥回流系统,所述处理水回流系统包括污水泵和多根处理水回流管,每根处理水回流管设有单独的处理水回流阀门,所述污泥回流系统包括污泥泵和多根污泥回流管,每根污泥回流管设有单独的污泥回流阀。
所述的生物滤池内设有整体可更换式填料。
所述沉淀池、生物滤池、二沉池分别设有移动装置,多级生物滤池相互堆叠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滤池综合处理装置,各单元经过布置整合可实现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和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工艺,能够满足生物滤池理论及实践教学的需要,能全面、系统地演示、展现生物滤池处理系统,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滤池综合处理装置,可实现的各种生物滤池处理工艺的工作过程如下:
1、单级高负荷生物滤池处理工艺,如图2所示:
1.1打开处理水回流阀门7,启动污水泵19,关闭处理水回流阀门5、9和8,按照合适的处理水回流量调节处理水回流阀门6;打开污泥回流阀门15,关闭污泥回流阀门14,启动污泥泵22,按照合适的污泥回流比调节污泥回流阀门16,组成单级高负荷生物滤池处理系统。
1.2打开处理水回流阀门9,关闭处理水回流阀门5、7和8;启动污水泵19,按照合适的处理水回流量调节处理水回流阀门6;打开污泥回流阀门15,关闭污泥回流阀门14,启动污泥泵22,按照合适的污泥回流比调节污泥回流阀门16,组成单级高负荷生物滤池处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未经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83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彩闪烁RGB芯片模组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分形PGS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