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机屏幕贴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8797.4 | 申请日: | 2012-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7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国宁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屏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附件,具体涉及一种手机屏幕贴膜。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通信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手机作为一种通信工具已经普及到亿万家庭,特别是触摸屏智能手机的出现,使手机这一传统通信工具的功能大大增加,不仅仅局限于接听电话,接发文字信息,同时也是人们闲暇时的娱乐工具,游戏、上网等娱乐方式增加了手机屏幕与人手的接触时间,使得手机屏幕比以往更加的容易磨损。还有就是人们喜欢将手机放在裤袋里,这也增加了手机屏幕与外部的摩擦,很容易留下划痕等。
因此,手机屏幕贴膜应运而生。手机贴膜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通过贴膜保护,不但手机屏幕可以免受划痕、油污的侵扰,而且可以减轻机主使用手机时的眼睛疲劳、屏幕进灰尘的问题,通过手机机身和屏幕的贴膜,这些问题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传统的手机贴膜由一层基材层和隔离层组成,将隔离层撕开后,这一层基材层作为屏幕保护膜贴到手机屏幕上使用。由于平常手机的使用率很高,因此手机屏幕的磨损很快,只有一层基材层的手机贴膜很容易就损坏,人们只能重新进行手机屏幕贴膜,这无疑花费了用户的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简单、更换方便、经久耐用、成本低廉、透明度高,手机屏幕保护更强,同时人们可以自行更换的手机屏幕贴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机屏幕贴膜,包括至少两层底面带有粘结层的基材层和设置在最下层基材层下面的下离型保护层,所述基材层没有易撕口。
优选的,手机屏幕贴膜还包括设置在最上层基材层之上的上离型保护层,所述上离型保护层底面带有粘结层。
优选的,所述上离型保护层边角处设置由粘贴胶带纸伸出一部分而形成的易撕口。
优选的,所述下离型保护层边角处设置由粘贴胶带纸伸出一部分而形成的易撕口。
或者,所述上离型保护层向外伸出一部分作为易撕口。
或者,所述下离型保护层向外伸出一部分作为易撕口。
优选的,所述基材层为2层。
优选的,所述基材层为3层。
优选的,所述基材层为4层。
优选的,所述基材层为5层。
优选的,所述基材层为7层。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为9层。
粘结层包括并不局限当前使用较多的硅胶、亚克力胶、压敏胶胶水等。当基材采用特殊吸附方式(包括但不局限静电吸附),粘结层的结构可省略。
使用时,通过易撕口或胶带易撕开部剥离开下离型保护层,暴露出最下层的基材层,将整个贴膜通过最下层基材层所带的粘贴层粘结在手机屏幕上。带贴膜准确设置在屏幕上后,再以与剥离下离型保护层相同的方式揭开上离型保护层(如果有)。基材层的边缘均不延伸出任何易撕开部,当使用一段时间基材层磨损需要更换贴膜时,可以采用普通透明胶带等粘贴在磨损基材层的一角或任意一边,轻轻揭去,由于透明胶带等的粘着力是贴膜粘着力的几十倍,所以基材层可以轻易揭去,从而避免基材层边缘伸出一部分作为易撕口在日常使用和摩擦中出现的开口进灰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透明度高,安全可靠,当最表面一层基材层损坏后,直接撕去后即可,方便了人们自行更换手机屏幕贴膜。本实用新型的贴膜还可以用来保护LCD、触摸式屏幕、数码相机及PDA屏幕,避免使用中发生刮伤,可以多次使用,经久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机屏幕贴膜的横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机屏幕贴膜的整体示意图。
其中,1是基材层,2是粘结层,3是下离型保护层,4是上离型保护层, 5是易撕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屏幕贴膜,包括两层底面带有粘结层2的基材层1和设置在最下层基材层下面的下离型保护层3,所述基材层1没有易撕口。所述手机屏幕贴膜还包括设置在最上层基材层之上的上离型保护层4,所述上离型保护层底面带有粘结层2。所述上离型保护层向外伸出一部分作为易撕口5。所述下离型保护层向外伸出一部分作为易撕口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国宁,未经王国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87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