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扭矩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0068.8 | 申请日: | 201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4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志;任学平;苏凤岐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3/00 | 分类号: | G01L3/00 |
代理公司: | 包头市专利事务所 15101 | 代理人: | 庄英菊 |
地址: | 01401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扭矩测量装置,属于机械仪表领域。
背景技术
扭矩是旋转机械传动轴的重要工作参数,扭矩测量已经成为机械量测量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扭矩幅值的大小、变化规律是反映设备负荷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传动轴受力状况、安全程度以及使用寿命的度量。因此在大型、重载等旋转机械中扭矩测量非常重要,对于加强设备监测、保障设备安全运行、提高传动轴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许多场合下,测量扭矩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难以进行长期测量。
现有的扭矩测量有三种方法:1)在连接轴的法兰处串接一个扭矩传感器,虽然这类扭矩传感器规格齐全,比较成熟。但这种测量局限性大,大多数情况下,被测轴不具有这样的安装条件。2)通过压磁、压电等物理效应测量轴变形时的扭转角,间接计算扭矩。该方法在现场使用极少,不太成熟;3)在传动轴表面上直接粘贴电阻应变片组成电桥,应变片轴线与被测轴轴线为45°、135°,测量扭转变形时轴的主应力大小。这种测量方法在短期扭矩测量以及大型机械设备传动轴中使用较多,存在以下缺点:①应变片粘贴质量受现场环境、条件影响较大;②粘贴应变片占用时间长,粘贴质量不好控制,带来测量误差;③现场条件无法标定扭矩与电桥输出大小的关系,一般以应变片粘贴理想状态做为扭矩的标定系数,扭矩测量误差较大;④只适合短期扭矩测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测量准确的扭矩测量装置。
技术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底座上对称设有螺纹通孔,底座上设有测量载体,测量载体包括:弹性梁,弹性梁上设有四个电阻应变片形成电桥,弹性梁两端对称设有固定体,固定体的表面设有凹槽和螺栓孔,凹槽内分别放置有电池、单片机及无线发射模块,电池电压经稳压后分别与单片机的供电及弹性梁上电桥的供电连接,单片机输入端与弹性梁电桥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输出端与无线发射模块输入端连接,底座上螺纹通孔与测量载体上螺栓孔相对应,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在一起。
所述底座底表面为为弧形面,弧形面曲率与被测量轴曲率相等。
本实用新型弹性梁受力合理,安装方便,不需要拆卸现场接轴或联轴器,提高了扭矩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图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测量载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底座1底表面为弧形面,弧形面曲率与被测量轴曲率相等,底座1上对称设有螺纹通孔2,底座1上设有测量载体3,测量载体3包括:弹性梁4,弹性梁4上设有四个电阻应变片形成电桥,弹性梁4两端对称设有固定体5,固定体5的表面设有凹槽6和螺栓孔7,位于弹性梁4一侧的凹槽6内放置有电池8,另一侧凹槽6内放置单片机9和无线发射模块10,电池8电压输出分别与单片机9的电源及弹性梁4电桥供电连接,单片机9的输入端与弹性梁4电桥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9的输出端与无线发射模块10输入端连接,螺纹通孔2与螺栓孔7相对应,螺栓13完全旋入螺纹通孔2后穿过螺栓孔7将底座1与测量载体3牢固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分别将两螺栓从底座1弧形面的两螺纹通孔2完全旋入,安装时将底座1有弧形面一侧固定在被测轴表面,两螺栓中心连线与被测轴轴线平行,底座1与被测轴接触处的四周进行围焊。焊好后将测量载体3与底座1装配,用螺栓13、弹性垫片14和螺母15紧紧固定。
检测时,电池8供电后,若被测轴产生扭矩则传递给弹性梁4,使弹性梁4产生弹性变形,弹性梁4上电阻应变片将该弹性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通过电桥电路进一步转变为电压输出,单片机测量系统9将弹性梁4电桥的输出信号放大、A/D转换处理,再由无线发射模块10将信号发射出去。无线接收模块11接收无线发射模块10的信号并送到计算机12,在屏幕上显示被测轴扭矩幅值、波形,并进行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未经内蒙古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00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