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平板电视管型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0211.3 | 申请日: | 2012-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8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黄庆;何小卓;金雷;李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22 | 分类号: | F16M11/2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詹永斌;卿诚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平板电视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生产行业中底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平板电视管型底座。
背景技术
随着平板电视的不断发展,底座已成为平板电视的标准配置,为了得到较好的整体外观效果,平板电视上使用的底座也形式各样。例如:中国专利ZL201120220459.4公开了一种平板电视机底座的安装结构,包括支架和底座支撑,所述支架内置于平板电视机下端,并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底座支撑设置有外螺纹,通过支架的内螺纹实现与平板电视机的连接支撑;其中,还包括锁扣装置和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限位孔及设置于所述底座支撑上的第二限位孔,所述锁扣装置设置有与第一和第二限位孔适配的止动柱,所述锁扣装置通过止动柱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限位孔卡合固定。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平板电视都在向窄边超薄发展,但大多数的底座形态都太臃肿,结构过于复杂,不能满足平板电视的整体外观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拆卸的新型的平板电视管型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的平板电视管型底座,其特征在于,该管型底座包括至少三根管型支脚1、堵头5、下支架2和上支架3,所述的堵头5的一端为插接部7,另一端为自由部14,插接部7插接在管型支脚1的一端,自由部14上开设有一定位槽6,所述的下支架2上开设有与管型支脚数量相等的导向槽8,每个导向槽8内均设有与定位槽6相匹配的定位筋9,所述的堵头5的自由部14插接在导向槽内,定位筋9卡在定位槽6中,所述的下支架2与上支架3可拆卸连接。
所述的管型支脚1呈L形。
所述的堵头5的插接部7的直径小于自由部14的直径。
所述的堵头5的插接部7外壁上设有防滑纹。
所述的防滑纹为齿状的花纹。
所述的自由部14还通过紧固件与下支架2连接。
所述的下支架2上设有定位孔11,所述的上支架3上设有定位销12,定位销12插接在定位孔11内。
所述的上支架3还通过紧固件与下支架2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各结构件体积小,且所有部件之间均是可拆卸连接,当进行运输时,还可单独置于整机包装衬垫中,缩小了包装尺寸,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2、操作简单:安装时,先将支脚固定在下支架上,再将带有支脚的下支架一起固定在上支架上即可。
3、堵头的巧妙设计,不仅让拆卸更方便,同时其表面设计的防滑纹和插接部与自由部直径的不同,还能分别起到防止堵头旋转和堵头轴向滑动的目的。
4、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的固定,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定位销一种是紧固件,两者双重作用,使整个底座的牢固性大大增强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管型支脚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下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上支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1为管型支脚、2为下支架、3为上支架、4为紧固件、5为堵头、6为定位槽、7为插接部、8为导向槽、9为定位筋、10为通孔、11为定位孔、12为定位销、13为螺钉柱、14为自由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新型的平板电视管型底座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的平板电视管型底座,该管型底座包括四根管型支脚1,管型支脚的数量根据需要设置(可考虑美观性、稳固性和承重性等);堵头5;下支架2和上支架3。底座各结构件体积小,并可以自由拆卸,均可单独置于整机包装衬垫中。管型支脚1呈L形,由冷轧钢或不锈钢等金属管型材料成型而成。堵头5采用金属堵头,其形状为圆形棒料。堵头5的一端为插接部7,另一端为自由部14。 安装时,将堵头5的插接部7插接在管型支脚1的一端,同时防止堵头在管型支脚中旋转,进而增强底座的稳定性,还在堵头5的插接部7外壁上设有防滑纹,作为优选,本实施例通过在堵头表面沿轴向设置有齿状的花纹,从而实现防滑的目的。另外为了防止堵头5轴向滑动,而全部落入管型支脚中,因此将堵头5的插接部7的直径设计为小于自由部14的直径,具体可设计为,插接部7的直径与管型支脚1的内径相等,自由部14的直径与管型支脚1的外径相等,这样不仅可防止轴向滑动,同时外表看起来也美观大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02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模机的脱模机构
- 下一篇:一种脱模机的卸上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