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铅酸蓄电池自动复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1047.8 | 申请日: | 2012-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2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谭劲英;徐洪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安迪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2J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42208 | 代理人: | 吴晓颖;冯卫平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自动 复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电池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自动复原器。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电能、向外提供电力或动力的装置,并可逆向充电反复使用,因而是种价廉有效电源产品,广泛用汽车照明、电动自行车驱动等各个方面。然而铅酸蓄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涉及铅元素,会带来重金属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而且由于在反复充电过程中,会在正负极板之间形成铅结晶,使得铅酸蓄电池性能下降,从而过早让电池报废,加速进入铅酸蓄电池的生产环节,加重对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自动复原器,对非因物理损坏(变形、漏液、极板脱落开路、断格短路等)而性能下降的电池,可以起到修复、保护的作用。本复原器针对铅晶体形成的原因,产生高脉冲负电压,减弱铅结晶的形成,并最终消除铅结晶,提升电池的充电能力,延长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减轻环保压力,节省消费者的电池使用费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铅酸蓄电池自动复原器,包括蓄电池接口电路、脉冲发生电路、脉冲作用控制电路,所述蓄电池接口电路分别与脉冲发生电路和脉冲作用控制电路相连,脉冲发生电路的输出端与脉冲作用控制电路相连。本复原器利用脉冲发生电路产生高脉冲,再通过脉冲作用控制电路,放大形成振荡冲击波,作用于硫酸铅晶体,弱化铅晶体结构,从而达到修复蓄电池的充电能力,延长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蓄电池接口电路包括接口J1,脉冲发生电路包括三极管L1和芯片X1,三极管L1的1脚为集电极,2脚为基极,3脚为发射极,芯片X1为时基芯片555集成电路芯片,脉冲作用控制电路包括芯片X2和芯片X3,芯片X2为三极管C1815,1脚为发射极,2脚为集电极,3脚为基极,芯片X3为场效应管IRF360,1脚为G端,,2脚为D端,3脚为S端;接口J1的1、2脚分别连接蓄电池的负极和正极;接口J1的2脚经二极管D1、电阻R1连接三极管L1的1脚与2脚,三极管L1的2脚经电容C2连接接口J1的1脚,三极管L1的2脚经电容C1连接接口J1的2脚,三极管L1的3脚连接芯片X1的8脚,三极管L1的2脚经二极管D4连接芯片X1的1脚,芯片X1的1脚连接接口J1的1脚,芯片X1的2脚悬空,芯片X1的3脚经电阻R7、电阻R8连接到地,芯片X1的4脚与芯片X1的8脚相连,芯片X1的4脚经电阻R6连接到地,芯片X1的5脚与6脚并连后经电容C4连接到地,芯片X1的5脚经电阻R5连接芯片X1的7脚,芯片X1的7脚经电阻R3连接接口J1的1脚,芯片X1的7脚经电阻R3、电阻R2、二极管D3连接接口J1的2脚;芯片X1的3脚经电阻R7连接芯片X2的3脚,芯片X2的1脚接地,芯片X2的2脚连接芯片X3的1脚,芯片X3的3脚连接接口J1的1脚,芯片X3的2脚经电阻R4、二极管D2连接接口J1的2脚,电容C3并联于电阻R4和二极管D2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脉冲发生电路产生高频脉冲通过脉冲作用控制电路形成振荡,冲击硫酸铅晶体,弱化铅晶体结构,消除蓄电池正负极板上的结晶,从而达到修复蓄电池的充电能力,延长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减轻环保压力,节省消费者的电池使用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自动复原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自动复原器的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铅酸蓄电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在电池正负两极形成硫酸铅结晶,而硫酸铅结晶覆在极板上,阻碍了铅离子的运动,使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或电能转化成化学能过程受阻,降低了铅酸蓄电池的使用效率,本实用新型利用脉冲发生电路产生高脉冲振荡冲击硫酸铅晶体,弱化铅晶体结构,从而达到修复蓄电池的充电能力,延长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本修复器能产生振幅大于端电压2倍以上、脉宽约10us正负脉冲(能有效消除铅晶体的最佳脉冲),从而使去除铅结晶的效率达到最大,更有效的提高和维护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安迪伟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安迪伟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10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座椅骨架
- 下一篇:一种前列腺保健汽车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