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解决梯段过陡问题的楼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1412.5 | 申请日: | 2012-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1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刚;吴鹏;翁守锋;杨晓春;徐长涛;陈勇;李立;李小翠;李浩亮;黄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1/02 | 分类号: | E04F11/02;E04F1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李聚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决 梯段 问题 楼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解决梯段过陡问题的楼梯。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的室内楼梯,无论是单跑楼梯、双跑楼梯,还是多跑楼梯,一般都是按人们的行走习惯和安全需要,以每个踏步高度为130~175mm,宽度为250~340mm,坡度为20°~45°设计与建筑。因此,常规设计中的楼梯水平投影长度都较长,既占用了建筑面积又耗费了建筑材料。为解决上述缺陷,中国专利号02228992.5给出了一种‘错步式楼梯’,该楼梯的踏步“由踏步1-1和踏步1-2组成,踏步1-1和踏步1-2在宽度方向互为错位,高度方向不在同一水平面,为错落式。”。该专利技术解决了楼梯水平投影长度较大的问题,在保持踏步常规设计的同时使楼梯变陡,投影长度变短。但是,因为每个踏步相互间为错落式,所以每个踏步在中心线处的空间部位都探出一个三面体的尖角。实践证明:这个尖角很容易伤害上下楼人员踝骨附近内侧部位,尤其是性急者和儿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已有专利技术‘错步式楼梯’的缺陷,给出一种在保持踏步常规设计情况下,楼梯投影长度变短,没有踏步突尖,不会发生人体伤害的可解决梯段过陡问题的楼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能够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可解决梯段过陡问题的楼梯包括高度不在同一水平面的低阶踏步和高阶踏步构成的踏步,本实用新型可解决梯段过陡问题的楼梯特征在于:楼梯由低阶踏步、高阶踏步和突前踏步构成,所述低阶踏步与高阶踏步宽度方向前后均平齐,低阶踏步与高阶踏步的前端或后端分别处在前面或后面同一个垂面上形成同组错位踏步,所述第一级台阶的高阶踏步前面设有一个突前踏步,所述任意级的高阶踏步均高出处在同一垂面的低阶踏步一个突前踏步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可解决梯段过陡问题的楼梯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可解决梯段过陡问题的楼梯设计的两层踏步,使楼梯梯段的占用空间减小,增加了建筑实际使用面积,节约了施工材料,降低了工程成本。它施工方便,适用于建筑空间小的建筑,尤其适用难以改变建筑空间布局的老旧楼房的楼梯改造。更主要的是它克服了已有技术‘错步式楼梯’突出尖角容易伤人的弊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解决梯段过陡问题的楼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解决梯段过陡问题的楼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解决梯段过陡问题的楼梯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解决梯段过陡问题的楼梯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解决梯段过陡问题的楼梯结构右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解决梯段过陡问题的楼梯是对已有技术进行改进得以实现的。包括高度不在同一水平面的低阶踏步1-1和高阶踏步1-2构成的踏步。本实用新型可解决梯段过陡问题的楼梯所说的楼梯1由低阶踏步1-1、高阶踏步1-2和突前踏步1-3构成,所述低阶踏步1-1与高阶踏步1-2宽度方向前后均平齐,低阶踏步1-1与高阶踏步1-2的前端或后端分别处在前面或后面同一个垂面上形成同组错位踏步,所述第一级台阶的高阶踏步1-2前面设有一个突前踏步1-3,所述任意级的高阶踏步1-2均高出处在同一垂面的低阶踏步1-1一个突前踏步1-3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可解决梯段过陡问题的楼梯结构简单、实施容易、建筑后的楼梯投影长度仅为正常设计值的二分之一,极大地节省了建筑空间和材料,它更适用老旧房屋楼梯的改造。它的不足之处在于稍微改变了人的行走习惯方式,上下楼时,每正常迈一步接着要横向迈一步,再正常迈一步再横向迈一步。
如图4所示,图中的数字1~12代表人上下楼梯时,左右脚迈步的顺序。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14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壁壳体件消失模模样的施涂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节能无线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