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压预付费防窃电配电综合计量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2019.8 | 申请日: | 2012-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3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孙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彦峰 |
主分类号: | G01R11/56 | 分类号: | G01R11/56;G01R11/04;G01R1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张处仁 |
地址: | 150601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预付 费防窃电 配电 综合 计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测量领域,特别涉及低压电力计量箱领域。
背景技术
低压电力计量箱作为一种计量电能的基础设施,遍布各个厂矿企业及家家户户,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空间。电缆线在入户之前先经过电计量箱,可以起到准确计量用电量及安全保护的作用。旧有的电计量箱在电缆连接方面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1)旧式电计量箱由于是在剥开电缆线外皮,将借电压线绑接在电缆相线上,然后用绝缘胶布缠好,因此存在剥电缆外皮困难,绑接易松动,绝缘胶布长时间老化的严重安全问题,导致屡屡发生电缆线破皮处触碰箱体,致箱体带电情况。(2)旧式电计量箱由于是采用电缆线在箱体内穿绕,在压接接线端子及将端子固定至开关电源端接线端时,由于上部空间狭小,使得安装异常困难,费时费力。(3)旧式电计量箱由于电缆线坚硬,不易折弯,在箱体内不易将其理顺归整,所以极不美观,工艺很差。
另外,旧式电计量箱安装效率较低,例如在10千伏变压器台安装现场,安装接线一台电计量箱通常需要2至3小时,相当费时费力。同时由于用电计量装置在检验合格后都施加有铅封,未经授权不能擅自打开,因此只能由专业人员亲自到现场安装才可以,非专业人士无法独立安装,因此一旦计量箱需要更换时存在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工艺美观、安装简便,预防窃电的电力计量箱。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低压预付费防窃电配电综合计量箱,包括箱体、三相预付费电能表、分励塑壳断路器、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试验接线盒、线槽、互感器、隔板,所述三相预付费电能表通过线槽与试验接线盒一端电性相连,所述试验接线盒另一端与互感器电性相连,所述互感器与所述分励塑壳断路器电性相连,所述分励塑壳断路器与所述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电性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背面还包括有一个翻板门,所述翻板门通过合页与所述箱体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低压预付费防窃电配电综合计量箱,其中,所述翻板门上设有一弹簧螺栓,所述箱体上设有一弹簧螺栓插孔与所述弹簧螺栓对应,当所述翻板门关闭时,所述弹簧螺栓正好容置在所述弹簧螺栓插孔中。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低压预付费防窃电配电综合计量箱,其中,还包括铝母排,用以将变压器低压侧电源电缆接至所述分励塑壳断路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在铝母排上用螺栓固定借电压线,安全性高,不存在接触点松动、箱体带电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铝母排一次穿心低压电流互感器,一段连接变压器低压侧电缆,一段连接分励塑壳断路器,不需在箱体内穿绕电缆线,内部接线规整美观,并且安装极为快捷。
(3)本实用新型由于改变了箱体结构及连线方式,大大提高了安装速度,现场安装一台计量箱仅需要20分钟即可完成。
(4)实用新型采用独特的翻板防盗门结构,翻板防盗门开启时母排电源端与开关负荷端共处一个空间,可进行电源端接线,使得非专业人士不用开启计量铅封即可独立安装,免去了请专业人士上门安装的不便;翻板防盗门使用弹簧螺栓关闭时,母排电源端与开关负荷端隔开,使得电源端电能表与互感器所在空间与负荷端开关所在空间隔离,翻板防盗门关闭后,只能在由专业计量部门加封的电能表所在空间打开,起到了防窃电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三相预付费电能表;3-分励塑壳断路器;4-试验接线盒;5-线槽;6-互感器;7-隔板;8-铝母排;9-翻板门;91-弹簧螺栓;92-弹簧螺栓插孔;10-低压无功补偿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彦峰,未经孙彦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20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