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纱线卷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4173.9 | 申请日: | 2012-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4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川元谦治;高安孝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H54/22 | 分类号: | B65H54/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田军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纱线 卷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作为卷装卷取的纱线卷取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边利用横动滚筒使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横动一边卷取该纱线从而形成卷装的纱线卷取装置。在日本登录实用新案第3006822号公报中记载有:在这种纱线卷取装置中,在紧靠滚筒(横动滚筒)的上游侧的部分设置横动传感器机构(纱线检测传感器),利用横动传感器机构来检测横动的异常。并且,在日本特开2010-11480号公报中记载有:在横动滚筒的附近设置有纱线引导框(导纱器),伴随着横动而沿横动滚筒的轴向移动的纱线由纱线引导框引导。
此处,在如日本特开2010-11480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的具备导纱器的纱线卷取装置中,为了检测横动的异常,考虑设置如日本登录实用新案第3006822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的纱线检测传感器。
此时,在如日本登录实用新案第300682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11480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的纱线卷取装置中,对于横动的纱线的移动范围,越是接近横动滚筒的位置则越大,因此,将纱线检测传感器配置于靠近横动滚筒的位置而检测纱线的方法难以产生误检测,是优选的。
但是,在日本特开2010-11480号公报中,由于导纱器紧靠横动滚筒设置,因此需要以不与导纱器干涉的方式配置纱线检测传感器,若欲将纱线检测传感器配置于与导纱器不同的位置,则无论如何也要配置于比导纱器更靠上游侧的位置。结果,纱线检测传感器配置于从横动滚筒离开的位置,变得易于发生误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是在设置有对利用横动滚筒使其横动的纱线进行引导的导纱器的情况下,也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横动的异常的纱线卷取装置。
第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纱线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纱线卷取装置具有:横动装置,该横动装置使要卷取到旋转的卷取卷装的纱线横动;导纱器,该导纱器配置于上述横动装置的纱线通道上游侧,且具有利用引导面对横动的纱线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壁部;以及纱线检测传感器,该纱线检测传感器由具有发光部和感光部的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构成,检测上述横动的纱线,上述纱线检测传感器安装于上述导纱器的上述第一引导壁部。
根据本技术方案,由于纱线检测传感器安装于为了对纱线进行引导而配置于横动装置的附近的导纱器的第一引导壁部,因此能够在靠近横动装置的位置进行纱线的检测。
并且,若纱线检测传感器为反射型传感器,由于发光部和感光部邻接地排列配置,因此,与发光部和感光部对置配置的透射型传感器相比,容易进行发光面以及感光面的清扫。并且,若是反射型传感器,则在设置于导纱器的情况下与透射型传感器不同,能够以不从引导面突出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防止与其他部件干涉。
第二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纱线卷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纱线卷取装置中,上述纱线检测传感器安装于上述第一引导壁部的与上述引导面相反侧的面,在上述第一引导壁部形成有光通过部,来自上述发光部的照射光以及上述照射光由沿着上述引导面横动的纱线反射而得的反射光通过上述光通过部。
根据本技术方案,由于纱线检测传感器设置于导纱器的与横动的纱线所移动的引导面相反侧的面,且在第一引导壁部形成有供来自发光部的照射光以及反射光通过的光贯通孔,因此,横动的纱线不会与发光部以及感光部接触,能够防止发光部以及感光部的损伤。并且,飞花难以附着于发光部以及感光部。
第三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纱线卷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纱线卷取装置中,上述导纱器具备第二引导壁部,该第二引导壁部配置成,隔着横动的纱线的纱线通道与上述引导面对置,上述第二引导壁部配置成,覆盖上述第一引导壁部的上述引导面的、形成上述光通过部的部分的周边。
根据本技术方案,由于第二引导壁部配置成覆盖导纱器的供光通过的光通过部,因此能够利用第二引导壁部可靠地防止发光部以及感光部的损伤。并且,飞花更加难以附着于发光部以及感光部。
第四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纱线卷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纱线卷取装置中,在上述第二引导壁部覆盖上述第一引导壁部的上述光通过部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
根据本技术方案,由于在第二引导壁部的覆盖光通过部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因此能够通过该贯通孔容易地进行纱线检测传感器的清扫。
第五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纱线卷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或第四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纱线卷取装置中,上述导纱器由板状的部件形成,上述第二引导壁部通过上述导纱器在上述第一引导壁部的由上述横动装置使纱线横动的横动方向上的端部朝上述引导面侧折回而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村田机械株式会社,未经村田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41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