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植物废料切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4453.X | 申请日: | 2012-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3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闽武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L5/06 | 分类号: | B27L5/06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丁秀丽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废料 切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废料切碎机,特别是一种能同时针对废料、软性(如油棕果柄,废料)、粘性原料进行切割、破碎的植物废料切碎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所使用的鼓式削片机只能针对硬木材余料,小径木及支条等进行切片,切出来粉末多,无法对软性、粘原料特别是如油棕果柄,纤维原料、粘度、油性大的材料等破碎,无法达到细、碎、均匀的要求;原有进、出送料用手工送料,并调刀没有标准,使产量不高,操作繁琐。
鼓式削片机只能用于硬质竹木材料的切片,而且切片的均匀度都不理想,本机专门真对废料、软性、粘性、油性、废料等材料切碎,所以定名为植物废料切碎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料、软、粘、油、植物的可切片破碎双用,节约使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植物废料切碎机。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它包括搅拌进料机、进料输送机、植物废料破碎机,所述的搅拌进料机、进料输送机、植物废料破碎机依次连接。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双刀鼓切碎使道刀鼓切碎下来料再经过多把底刀与侧底刀作用,经过第二道刀鼓再回切,多次回切后达到细、碎效果,并且底刀安装多把侧底刀与底刀,一般现有的底刀使用寿命仅为3-5天,如果配合使用方型四刀刃底刀后,底刀的寿命提高到3-6个月节省了维护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2进料输送采用刮板式送料,强化传输效果可以避免物料脱落,3产品结构紧凑,造价低廉,安装使用方便,稳定平衡性好;4、本实用新型特别双刀鼓切碎,达到细,碎的优点效果和优点,机器使用范围提高,实现一机 多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设有侧壁的侧视图。
图2为搅拌进料机的侧视图。
图3为植物废料破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为图4的右视图。
图6为图4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1。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2。
标号说明
1搅拌进料机、2进料输送机、3植物废料破碎机、11机壳、12进料斗、13滚筒、14减速机、15转轮、16拨料风叶、31机架、32进料口、33出料口、34齿辊组、35刀鼓、36底刀、41上齿辊组、43上主动传动齿轮链条、44上减速机、45二级齿轮、51下齿辊组、53下主动传动齿轮链条、54下减速机、61主底刀、62侧底刀、71主架体、72活动架体、73液压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7、8所示:它包括搅拌进料机1、进料输送机2、植物废料破碎机3,所述的搅拌进料机1、进料输送机2、植物废料破碎机3依次连接。由于搅拌进料机和植物废料破碎机的功能不同,可以避免对植物废料处理重复的情况,同时经过搅拌进料机的植物废料,植物废料破碎机能够更好的处理。
如图2、5所示:所述的搅拌进料机为滚筒式搅拌进料机,它包括机壳11、机壳上方或侧壁设有的进料斗12、两端设有固定于机壳的转轴的滚筒13、减速机14,与减速机连接的转轮15,所述的滚筒设置在进料斗后方且与进料斗联通,滚轮外侧壁与转轮接触且滚筒13能够依轮胎转轴转动,滚筒内设有拨料风叶16,在滚筒侧壁安装多把永磁铁,在滚筒的另一侧设有出料端,出料端与进料输送机连接。
如图3、6所示:所述的植物废料破碎机3,它包括机架31,机架前端侧壁设有进料口32,在进料口处与进料传送装置连接,机架后端底面设有出料口33;在机架内,沿进料传送方向依次设有齿辊组34和多组刀鼓35,所述的齿辊组两端固定在机架上,齿辊组与链条及链轮带动连接,多组刀鼓依次排列位于齿辊组的出料端、机架后端,所述的刀鼓固定在机架上,刀鼓与皮带轮电机连接,在刀鼓的周边设有底刀36群,底刀群固定在机架内。多组刀鼓的设计能够增加回切量,使物料能达到细、碎的效果。多把底刀采用方型四刀刃底刀,这样可以提高底刀的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闽武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闽武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44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