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接点火内燃式煤粉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6109.4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2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程昌业;王雨蓬;刘广义;徐洪勤;唐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00 | 分类号: | F23D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颜镝 |
地址: | 26400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接 点火 内燃 式煤粉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式煤粉燃烧器,特别涉及一种直接点火内燃式煤粉燃烧器。
背景技术
传统火力发电厂的燃煤锅炉的调试、启、停及低负荷稳燃都是采用燃烧重油或柴油的方法,在目前及未来燃油价格高昂的趋势下,大量的燃油消耗,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等离子体点火技术和/或微油点火技术已经应用到了直接点火内燃式煤粉燃烧器中,节省了大量燃油。
中国专利申请CN200810187917.1公开了一种煤粉浓缩装置和煤粉燃烧器。其中,煤粉浓缩装置特别适合于内燃式煤粉燃烧器,该煤粉浓缩装置用于浓缩煤粉气流,在其内部形成利于点火的高煤粉浓度区域,并保持较小的阻力。如图1、图2所示,图1示出的是上述专利申请中煤粉燃烧器的正视图,图2示出的是图1的右视图,煤粉浓缩装置1具有空间几何结构的主体,该主体包括迎风面2和背风面3,迎风面2与背风面3之间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流孔4。煤粉燃烧器包括点火源5、外筒6、各级内套筒7、中心筒8和支撑块9。点火源5位于中心筒8内,中心筒8、各级内套筒7和外筒6同轴布置,并通过支撑块9连接和固定。煤粉浓缩装置1设置在燃烧器筒壁(中心筒8筒壁、各级内套筒7筒壁、外筒6筒壁之一或任意组合)上,点火源5为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的等离子体或微油量油枪产生的油枪火焰,用于形成煤粉着火的活性中心并使煤粉气流着火。
如图3所示,中国专利申请CN200910119640.3公开了一种煤粉浓缩装置和包含该煤粉浓缩装置的煤粉燃烧器,其中的煤粉浓缩装置适合于内燃式煤粉燃烧器。如图3所示,图3示出的是该专利申请中煤粉燃烧器的正视图,煤粉浓缩装置10包括前段11和后段12,前段11呈碗状结构,用于引导和浓缩风粉流,此处和下文出现的“风粉流”均是指空气与煤粉混合形成的气流;后段12呈筒状,用于风粉流浓相区的适度延伸,其中,前段11与后段12相连接并且前段11和/或后段12被固定设置;或者,前段11与后段12间隔开一定距离布置并且前段11和后段12分别被固定设置。煤粉燃烧器包括第一级燃烧筒13、燃烧器外筒14、点火源15和煤粉浓缩装置10,煤粉浓缩装置10设置在点火源15和第一级燃烧筒13之间,点火源15伸入煤粉浓缩装置10的前段11内部,煤粉浓缩装置10的后段12出口伸入一级燃烧筒13内部。点火源15为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的等离子体或微油量油枪产生的油枪火焰。
但是,上述的内燃式煤粉燃烧器的外筒均为一体式筒体,点火源附近的内筒或煤粉浓缩器区域(下文将“点火源附近的内筒或煤粉浓缩器区域”简称为“点火区段”)的煤粉富集,在煤粉燃烧器工作时点火区段形成一高煤粉浓度和高温度的区域,尽管利于煤粉气流的点火,但同时此区段也容易发生结渣事故,造成煤粉燃烧器堵塞甚至烧损。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该点火区段与煤粉燃烧器其它部分的寿命不能匹配,更换时需要对整个煤粉燃烧器进行更换,经济负担较重。另外,在锅炉运行期间还不能进行煤粉燃烧器的检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点火区段易于拆卸和更换的直接点火内燃式煤粉燃烧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接点火内燃式煤粉燃烧器,包括外筒、点火源和煤粉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为分体式,包括点火段和火焰扩展段,所述点火段和火焰扩展段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机构连接成一体;所述点火段内设置所述煤粉浓缩装置,该煤粉浓缩装置内设置所述点火源。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法兰以及用于连接两所述法兰的螺栓、螺母和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两法兰分别焊接在所述点火段的出口端和所述火焰扩展段的入口端,且所述两法兰之间设有密封垫。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嵌入式连接的凸缘和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凸缘的侧壁的光孔、开设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的螺纹孔以及连接所述光孔和所述螺纹孔的螺栓或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凸缘由所述点火段的出口端的内壁向里缩入、外壁与所述点火段其它部分的外壁相平齐形成,所述凹槽由所述火焰扩展段的入口端的外壁向内缩进、内壁与所述火焰扩展段其它部位的内壁平齐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点火段与所述火焰扩展段的长度比例范围为1:5~1:1。
进一步地,所述点火段内设置的所述煤粉浓缩装置包括前段和后段,所述前段呈碗状结构,用于引导和浓缩风粉流,所述后段呈筒状,用于风粉流浓相区的适度延伸,其中,所述前段与所述后段相连接并且所述前段和/或后段被固定设置;或者,所述前段与所述后段间隔开一定距离布置并且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分别被固定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61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