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氨气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6672.1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1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艾淑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淑艳 |
主分类号: | F17C7/04 | 分类号: | F17C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21500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氨气化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SCR脱硝或者以氨为原料的脱硫工艺中的液氨气化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冶金、化工、燃煤发电等工业领域所产生的工业尾气中以硫、氮的氧化物(SO2、NOx)污染物为主,对这些烟气污染物的治理技术比较成熟的有石灰石-石膏法、氨法、双碱法、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法、低氮燃烧法等,其中,氨法比较受推崇,因其工艺流程简单,并能够无污染地达到烟气中的硫、氮污染物的高效脱除,同时,所得铵盐产物还能够作为肥料来源加以充分利用,相应地降低投资成本,增加经济收益。然而,对于需要应用气氨(NH3)的SCR脱硝等工艺中,普遍耗耗能大,造成经济成本的增加,进而导致整个氨法净化工艺的成本增加,从而使氨法推广应用受到局限。
目前,获得气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尿素热解法,通过尿素热解系统利用电加热器等提供热量使尿素分解为气氨和二氧化碳,该法从投入原料到热解反应发生再到产物分离,过程复杂,系统设置要求高,同时,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材料和能源,经济成本过高,不利于推广应用;另一种是通过液氨气化获得气氨,主要采用蒸汽加热的方法把液氨蒸发为气氨,因液氨的沸点为-33.4℃,极易气化,而该方法利用高热值蒸汽为热源,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量热源的浪费,同样,获得蒸汽热源也需要耗能,从而,造成经济成本的增加,使氨法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因此,亟待研究开发出一种液氨气化系统,以节能减耗的方式和低经济成本的投入,实现气氨获得,从而使氨法能够在需要应用气氨的SCR脱硝或者以氨为原料的脱硫等工艺中得到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液氨气化系统,能够以低能耗、低投入获得气氨,为需要应用气氨的SCR脱硝等工艺提供低成本的保障,同时,也使液氨的制冷性能得到应用,充分避免能源浪费。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氨气化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液氨输送装置、换热装置和气氨存储装置,其中,所述换热装置为循环水换热装置,所述循环水换热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换热管、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循环水输入口和循环水输出口、液氨输入口和气氨输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换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折流板;优选地,所述折流板有多个,在所述壳体内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输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循环水输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液氨输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下部,所述气氨输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呈蛇形分布或者并列平行分布;所述壳体为圆柱形。
优选地,在所述壳体顶部还设置有排气口,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排净口。
优选地,所述循环水换热装置还包括检查口,所述检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下部。
优选地,所述换热管由20钢、16Mn钢管或者16Mn合金钢管构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液氨气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循环水输送
使循环水自循环水输入口输送到换热装置中;
(2)液氨输入
通过液氨输送装置将液氨自液氨输入口输送到换热装置内的换热管中;
(3)液氨气化
步骤(2)中输入的液氨与步骤(1)中输入的循环水在换热装置内进行热交换,使液氨气化为气氨;
(4)气氨输出
步骤(3)所得气氨自气氨输出口进入气氨存储装置;
(5)循环水输出
步骤(3)中与液氨进行热交换后的循环水自循环水输出口排出。
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所述液氨在换热管内自下而上运行,所述循环水在换热装置的壳体内自下而上运行,并与换热装置内设置的多个折流板相遇形成湍流,使循环水与液氨充分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能够为凉水塔中的水,便于将液氨的制冷性能加以充分利用,特别是燃煤电厂的脱硫脱硝工艺中,应用其凉水塔中的循环水,能够有效避免凉水塔中的水的蒸发,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同时,也使电厂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进而达到利于整个生产系统的节能减耗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还能够为工业水、一次水或其它水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淑艳,未经艾淑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66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驾驶精准导向仪及具有精准导向的车辆
- 下一篇:汽车电子电源缓冲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