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维复合材料聚光反射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6788.5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4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薛黎明;曹文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阳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8 | 分类号: | G02B5/08;B32B17/10;B32B7/12;B32B27/04;B32B2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张飙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复合材料 聚光 反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维复合材料聚光反射镜。
背景技术
在环境保护及能源紧张的今天,太阳能光热发电以其绿色、无污染、并网友好以及储热连续等一系列优势,逐渐成为新能源的突破口。现有大规模用于光热电站的反射镜一般为4mm厚玻璃反射镜,其反射率为93.5%,为增强玻璃的机械强度,其加工过程需要对玻璃进行钢化处理,即将玻璃加热到适宜温度后迅速冷却,使玻璃表面急剧收缩,产生压应力,而玻璃中层冷却较慢,故形成张应力,使玻璃获得较高的温度。冷却强度越高,玻璃强度越大。并且由于钢化工艺需要切割、加热以及退火等过程,其成本大幅度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反射率高的三维复合材料聚光反射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三维复合材料聚光反射镜,从上至下包括薄玻璃、敏化层、反射层、反射层保护层、复合材料层、外保护层,各层之间精密结合为一整体,其中,复合材料层为采用复合材料纺织或编织的结构。
进一步,所述结构为三维编织结构,该三维编织结构为用三维织造或编织生产出的三层以上的织物,层与层之间用纱线有机的织造或编织在一起;不同的层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采用不同的材料来织造或编织。
进一步,所述三维编织结构为预成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三维编织结构采用三维织物液态树脂压力浸润固化成型,三维织物在模具中注入液态树脂后加压固化形成所述预成型结构,所述预成型结构与所述薄玻璃的形状完全相同。
进一步,所述复合材料层与薄玻璃之间采用专用硅胶粘结。
进一步,所述复合材料层采用的材料为碳纤维、芳纶、聚乙烯纤维及玻璃纤维。
进一步,所述复合材料层的膨胀及收缩系数与所述薄玻璃的膨胀及收缩系数相同。
进一步,所述薄玻璃为超白浮法玻璃。
进一步,所述反射层为银层。
进一步,所述银层的背面设置有所述反射层保护层,所述反射层保护层为铜层或锌层。
本实用新型在聚光反射镜中采用复合材料层,提高了聚光反射镜的强度,简化了原始制备工艺中需要钢化玻璃的过程,从而大大的减小了制造成本,进而将降低光热发电成本,其解决了当前光热发电中上网电价成本过高的重要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中各分层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复合材料层的三维编织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复合材料层的三维编织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三维复合材料聚光反射镜,从上至下包括薄玻璃1、敏化层2、反射层3、反射层保护层4,复合材料层5、外保护层6,各层之间精密结合为一整体。
其中,复合材料层5为采用复合材料编织的结构,所述结构为三维编织结构。即用三维织造或编织技术生产出三层以上的织物。层与层之间用纱线有机的织造或编织在一起。不同的层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织造或编织,从而获得由复合材料组成的织造或编织物品,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本设计中用于固定加强玻璃片的材料是采用三维织物液态树脂压力浸润固化成型的生产工艺。即将三维织物放入事先设计好的模具中注入液态树脂后加压固化成型。模具与玻璃片的形状完全相同,保证高精度的吻合,三维复合材料与玻璃片之间采用专用硅胶粘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阳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海阳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67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