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轮自卸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7180.4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4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梁小波;彭国谱;李吉平;王邵潭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电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0K17/12;B60P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赵静华 |
地址: | 4111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轮 卸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电动轮自卸车。
背景技术
中国及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导致对煤炭及黑色、有色矿石的需求不断增加。据世界各大矿业开采数据显示,大型电动轮自卸车在开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担着世界上50%的煤、80%的铁矿的开采运输量。目前国内各类1000万t级及以上铁矿、煤矿、铜矿等大中型露天矿都在大规模扩建,因此对大型电动轮自卸车的需求与日俱增,且朝着大型化、交流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由于大型电动轮自卸车集机、电、液及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国际上仅有美国等少数国家有研制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矿山所需大型电动轮自卸车完全依赖进口,被国外公司所垄断,而大量进口整车具有诸多问题:一是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二是整车和备件价格昂贵且交货周期长,导致开采成本大幅增加;三是严重损害我国电动轮自卸车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针对现有的小吨位电动轮自卸车质量利用系数较低,现有结构的大吨位电动轮自卸车前桥和车架往往还不能较大受力,故障率较高,使用寿命周期难以保证,所以现有的大型电动自卸车进行改进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工作效率高且使用寿命长的电动轮自卸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轮自卸车,包括动力系统、行驶系统、制动系统、液压系统、电传系统、车架总成、车前板制件总成、驾驶室总成、后视镜总成、制动电阻箱、电控柜、自动润滑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通风系统、车厢总成;所述车架总成架设于行驶系统上,所述车前板制件总成、电控柜、驾驶室总成、车厢总成均设于车架总成上,车架总成的纵梁尾部与车厢总成底部的铰链支座铰接。
进一步,所述车架总成上设有A型架,行驶系统的前桥通过A型架与车架总成联接。
进一步,所述车架总成的纵梁为鱼腹形变截面箱型梁结构,其截面高度为330mm~1560mm之间平滑过渡。
进一步,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柴油机和同步发电机,电传系统包括整流柜和励磁系统,行驶系统包括后桥电动轮和轮边减速器。
工作时,柴油机带动同步发电机运转,经由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系统调控输出电流、电压,经整流柜整流后变成直流,再进行逆变成为适合频率和幅值的交流电,并传输到后桥电动轮内的两台交流牵引电机。交流牵引电机转子的旋转运动,经轮边减速器减速后带动车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安全可靠,各系统总成布置合理,生产成本低,其质量对称分布且重心较低,有利于提高车辆运行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车布置左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架总成的纵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A型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2,本实施例包括动力系统1、行驶系统2、制动系统3、液压系统4、电传系统5、车架总成6、车前板制件总成7、驾驶室总成8、后视镜总成9、制动电阻箱10、电控柜11、自动润滑系统12、自动灭火系统13、通风系统14、车厢总成15、 A型架16(参见图5);行驶系统2的前桥通过A型架16与车架总成6联接,车架总成6架设于行驶系统2上,车前板制件总成7、电控柜11、驾驶室总成8、车厢总成15、A型架16均设于车架总成6上,车架总成6的纵梁尾部与车厢总成15底部的铰链支座铰接。
参照图3,所述车架总成6的纵梁为鱼腹形变截面箱型梁结构,其截面高度为330mm~1560mm之间平滑过渡。
所述车架总成6的纵梁为鱼腹形变截面箱型梁结构,其截面高度为330mm~1560mm之间平滑过渡。
所述动力系统1包括柴油机和同步发电机,电传系统5包括整流柜和励磁系统,行驶系统2包括后桥电动轮和轮边减速器。
工作时,柴油机带动同步发电机运转,经由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系统调控输出电流、电压,经整流柜整流后变成直流,再进行逆变成为适合频率和幅值的交流电,并传输到后桥电动轮内的两台交流牵引电机。交流牵引电机转子的旋转运动,经轮边减速器减速后带动车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安全可靠,各系统总成布置合理,生产成本低,其质量对称分布且重心较低,有利于提高车辆运行时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电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湘电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71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