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脱氮专用载体截留装置及污水处理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7462.4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1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安;赵雪莲;李宗慧;刘金泉;姜安平;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伊普国际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专用 载体 截留 装置 污水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于污水过程中使用的专用载体的截留装置及污水处理池。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用各种方法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的过程。净化后的水可以用于灌溉或清洁道路等。城市污水中氮素的去除途径,主要是利用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先将污水中的氮素转变为气态物质如NH3、N2,再通过气液分离来实现污水中的氮的去除,另外,还有部分氮素随剩余污泥而排出,并进入污泥处理系统。为了最大限度的对污水进行脱氮,一般需要延长污水停留时间,这样就造成占地面积大。因此,现在常用的是直接向污水处理池中投加一定量的脱氮专用载体,以达到提标改造深度脱氮的目的;脱氮专用载体是常用的产品,如兰州振茂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MBIO-1型污水处理生物脱氮载体,就可以满足使用要求。这种脱氮专用微生物载体的密度略大于水,尺寸较小、有弹性。一般还需要在污水处理池底部安装曝气装置,通过曝气作用,使脱氮专用载体处于流化状态。脱氮专用载体极易随着污水流出而损失,还容易造成堵塞,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脱氮专用载体截留装置及污水处理池,可以截留脱氮专用载体,防止脱氮专用载体损失,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污水脱氮专用载体截留装置,设于污水处理池中,包括:设于污水处理池出水端的上挡板1与下挡板2;上挡板1与下挡板2间为出水口3;
上挡板1与下挡板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60度。
所述的上挡板1与下挡板2平行设置。
一种污水处理池,所述的污水处理池的出水端设有上述的污水脱氮专用载体截留装 置。
所述的污水处理池的池底安装曝气装置4。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水脱氮专用载体截留装置及污水处理池,可以截留脱氮专用载体,防止脱氮专用载体损失,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脱氮专用载体截留装置及污水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脱氮专用载体截留装置,设于污水处理池中,包括:设于污水处理池出水端的上挡板1与下挡板2;上挡板1与下挡板2间为出水口3;上挡板1与下挡板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60度。
最佳的方式是所述的上挡板1与下挡板2平行设置。当然,也可以是上挡板1与下挡板2成喇叭口形,可以是内小外大,也可以上内大外小,也具有很好的截留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污水处理池,所述的污水处理池的出水端设有上述的污水脱氮专用载体截留装置。所述的污水处理池的池底安装曝气装置4。
曝气装置4是指废水活性污泥法水处理过程中向曝气池供氧的设备。曝气是指人为通过适当设备向生化曝气池中通入空气,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曝气不仅使池内液体与空气接触充氧,而且由于搅动液体,加速了空气中氧向液体中转移,从而完成充氧的目的;此外,曝气还有防止池内悬浮体下沉,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与溶解氧接触的目的,从而保证池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本例 的曝气装置4可以使脱氮专用载体6处于流化状态,流化状态是固体颗粒在流体作用下,呈现流体样的流动状态,某些方面具有流体性质的现象。
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伊普国际水务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伊普国际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74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