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柱销及使用该复合柱销的联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7623.X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2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乔秀坤;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9/02 | 分类号: | F16B19/02;F16D3/7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谢敏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使用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联轴器,为机械制造中的传动系统,特别是涉及复合柱销及使用该复合柱销的联轴器。
背景技术
在机械传动中,常用联轴器对传动轴进行联接。最常见的有刚性联接,如十字滑块联轴器、链条联轴器、内外齿轮联轴器等,其共同特点是吸能减振性能差,不宜频繁启动或正反转,或噪声较大;此外有柔性及半柔性联接,如挠性爪(橡胶)型联轴器、轮胎壳联轴器及弹性柱销联轴器等,其共同特点是噪声较小,但一般传动扭矩较小。
其中以弹性柱销联轴器的综合性能较好,使用广范,构造见图1:该联轴器主体分为左、右两联接盘,结构相异不对称,两接盘分别与输入和输出轴相接。接盘两面一半用弹性柱销以插入方式(可称为半钢芯)、另一半以锥孔螺栓紧固方式,进行总体半柔性联接。此联轴器最大缺点是构造较复杂,螺栓锥体及锥孔加工精度要求高,且对日常维护检查有严格要求,一旦产生螺栓松动及锥孔磨损,即会造成联轴器整体失效。同时弹性柱销上的胶圈(橡胶或聚胺脂)的强度和耐磨性较差,使用寿命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在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柱销及使用该复合柱销的联轴器,解决现有联轴器的强度和耐磨性较差,使用寿命不高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复合柱销,包括钢芯,所述的钢芯为圆柱状,钢芯的圆周外包覆有尼龙套。
上述的尼龙套与钢芯之间为机件装配的过渡配合。
联轴器,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柱销和两个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法兰的接盘相向贴合,两个接盘组合成一个圆环盘,所述的圆环盘上沿圆周均匀都分布有数量和位置一致的柱销穿孔,且柱销穿孔穿透圆环盘,复合柱销设置在柱销穿孔内,复合柱销的大小与柱销穿孔配合。
进一步,上述的圆环盘沿圆周还分布穿插有若干封盖压紧螺钉。
上述的圆环盘的两侧设置有柱销封盖,用于将复合柱销封闭在柱销穿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联轴器的两个连接接盘接盘内穿插柱销,该柱销为尼龙套包裹的钢芯,为复合柱销,发挥了两种材料的各自优点。尼龙有如橡胶或聚胺脂的抗振性,并有更高的强度,很的小摩擦力和更高的使用寿命。但与钢材相比,尼龙的机械强度要小得多,不能承受很大的传动力,而利用钢芯具有很高机械强度的特点,正好解决大传动力问题。同时,由于尼龙的延伸率较钢材高出几倍,有很高的抗冲击和受力变形及恢复能力,因而与钢销复合有很好的自适应性。此外,尼龙有自润滑性能,可大大减少使用中的维护工作。总之,该联轴器利用尼龙套来主要承受冲击缓冲和适应变形,利用钢芯来主要承受抗弯和抗剪负荷。
附图说明
图1 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
图3 为图2中的侧面示意;
图4 为本实用新型的受力图;
图5 为复合柱销半段受力变形示意图;
图6 为复合柱销半段受力分析图;
图中,1-法兰,2-柱销穿孔,3-复合柱销,4-钢芯,5-尼龙套,6-封盖压紧螺钉,7-柱销封盖,8-接盘,9-圆环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2、图3,复合柱销,包括钢芯4,所述的钢芯4为圆柱状,钢芯4的圆周外包覆有尼龙套5。
上述的尼龙套5与钢芯4之间为过渡配合。
联轴器,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柱销3和两个法兰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法兰1的接盘8相向贴合,两个接盘8组合成一个圆环盘9,所述的圆环盘9上沿圆周均匀都分布有数量和位置一致的柱销穿孔2,且柱销穿孔2穿透圆环盘9,复合柱销3设置在柱销穿孔2内,复合柱销3的大小与柱销穿孔2配合。
进一步,上述的圆环盘9沿圆周还分布穿插有若干封盖压紧螺钉6。
上述的圆环盘9的两侧设置有柱销封盖7,用于将复合柱销3封闭在柱销穿孔2内。
上述联轴器中复合柱销的加工步骤:
a、加工复合柱销3中的尼龙套5:使用车床等加工出合格的尼龙套5,该尼龙套5尺寸由联轴器所决定,其中尼龙套5的长度为两个接盘8的总厚度2L,尼龙套5的外径为柱销穿孔2的孔径D,尼龙套5的内径d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
σ尼(d/D)4-σ钢(d/D)3-σ尼 +(TL/ 2nR )32 /πD3 = 0 (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76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