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使悬浮物和胶体发生混凝反应的加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9644.5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0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马凡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西部聚鑫化工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悬浮物 胶体 发生 反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是用于使悬浮物和胶体发生混凝反应的加药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或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很多废水,这些废水中通常还有一些有害的物质,如果不加以处理而直接排放,就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废水在外排以前必须要经过处理。废水处理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在废水处理中,预处理通常采用物理处理法,拿高浓度有机废水来说,采用物理处理法中的微电解技术能大幅度降低cod和色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化学处理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来分离、去除废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生物处理法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液、胶体以及微细悬浮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
废水中一般含有悬浮物和胶体,而采用常规的自然沉淀只能去除部分悬浮物和胶体,如果悬浮物和胶体不能去除干净,极有可能影响后续环节的处理,甚至是整个废水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使悬浮物和胶体发生混凝反应的加药系统,解决了以往去除悬浮物和胶体过程中,不能较为彻底地去除悬浮物和胶体,导致影响后续环节的处理,甚至是整个废水处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使悬浮物和胶体发生混凝反应的加药系统,包括絮凝池和助凝池,絮凝池和助凝池通过缺口实现连通,所述絮凝池的池边设有絮凝加药装置,絮凝加药装置上设有与絮凝加药装置连通的絮凝剂出药管,助凝池的池边设有助凝加药装置,助凝加药装置上设有与助凝加药装置连通的助凝剂出药管,所述絮凝池和助凝池上还分别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有水泵。
所述絮凝池和助凝池由隔板隔开,缺口位于隔板的下部。
所述出水管位于隔板与池壁的连接处。
所述缺口的高度为絮凝池的高度的1/5~1/2。
所述絮凝剂出药管和助凝剂出药管上均设有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加药装置,一个装置加入絮凝剂,使废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和胶体形成细小的絮凝团,然后在此基础上,另一个装置加入助凝剂,使细小的絮凝体变成大的絮凝体,有利于使悬浮物和胶体沉淀,从而便于分离,提高废水处理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实现,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絮凝池,2、助凝池,3、絮凝加药装置,4、助凝加药装置,5、絮凝剂出药管,6、助凝剂出药管,7、缺口,8、出水管,9、水泵,1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絮凝池1和助凝池2,絮凝池1和助凝池2由隔板10隔开,缺口7位于隔板10的下部,絮凝池1和助凝池2通过缺口7实现连通。
本实施例的絮凝池1的池边设有絮凝加药装置3,絮凝加药装置3上设有与絮凝加药装置3连通的絮凝剂出药管5。
本实施例的助凝池2的池边设有助凝加药装置4,助凝加药装置4上设有与助凝加药装置4连通的助凝剂出药管6。
本实施例的絮凝池1和助凝池2上还分别设有出水管8,出水管8位于隔板10与池壁的连接处,出水管8上设有水泵9。
本实施例的缺口7的高度为絮凝池1的高度的1/5~1/2。
本实施例的絮凝剂出药管5和助凝剂出药管6上均设有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废水注入到絮凝池1和助凝池2中,通过絮凝加药装置3向絮凝池1内加入絮凝剂,通过助凝加药装置4向助凝池2中加入助凝剂,旋转絮凝剂出药管5和助凝剂出药管6上的调节阀,控制絮凝剂和助凝剂的流入速度,通过水泵9使加药后的废水沿着出水管8进入下一环节。
如上所述,则能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西部聚鑫化工包装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西部聚鑫化工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96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安装和维护的曝气池
- 下一篇:背光源光学参数在线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