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过GPRS实现数字电视甩信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0848.0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8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余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422 | 分类号: | H04N21/42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gprs 实现 数字电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网融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简称GPRS)实现数字电视甩信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有线数字电视网是天然的非对称网络,由于其下行速率高达36Mbps,网络普及率高,且拥有海量的音视频节目资源,因此,其具有其他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为广电用户提供丰富,流畅,高清晰度的多媒体视听享受,这也是目前广电互动点播业务逐渐流行的原因。
甩信,就是基于有线数字电视互动点播系统衍生出来的应用,随着中国三网融合的逐步深入,市场对三网融合的产品或应用的需求愈加强烈,甩信是一种新颖的三网融合应用,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因特网网络实现多媒体内容点播的新型通信方式,通过一个简单的甩动移动终端的动作就可以实现在海量的多媒体资源中选择喜欢的内容在电视中显示播放,将广电用户和移动用户无缝联系起来,轻松实现多媒体资源家庭共享,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甩信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丰富的衍生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GPRS实现数字电视甩信的系统,旨在解决甩信应用过程中移动终端与数字电视终端之间通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通过GPRS实现数字电视甩信的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以及数字电视终端,移动终端包括第一GPRS模块、第一控制模块以及位移传感器模块,数字电视终端包括第二GPRS模块、甩信数据解码模块以及第二控制模块,其中:所述位移传感器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移参数,并根据所述位移参数调用对应的甩动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位移传感器模块,接收来自所述位移传感器模块的所述甩动指令,对所述第一GPRS模块发送控制命令,以控制所述第一GPRS模块向所述第二GPRS模块发送所述甩动指令;所述第一GPRS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出的所述控制命令,并根据所述控制命令将所述甩动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二GPRS模块;所述第二GPRS模块,接收所述第一GPRS模块传送过来的所述甩动指令,并将所述甩动指令发送到所述甩信数据解码模块;所述甩信数据解码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二GPRS模块,解码所述甩动指令,并将已解码的甩动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甩信数据解码模块,接收所述已解码的甩动指令,并根据所述已解码的甩动指令控制所述数字电视终端的播放。
较优的,所述位移传感器模块为陀螺仪或重力感应器。
较优的,所述位移参数是所述位移传感器模块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移而产生的。
较优的,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是根据所述已解码的甩动指令中的地址信息获取相应的内容进行播放。
较优的,所述已解码的甩动指令中所包含的甩信数据是视频信息、歌曲信息或游戏信息。
较优的,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或PDA 。
较优的,所述数字电视终端为机顶盒、智能电视或数字电视一体机。
较优的,所述第一GPRS模块包括:GPRS通信模块、微处理器以及数据输入输出模块。
较优的,所述数据输入输出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出的控制命令以及甩动指令。
较优的,所述微处理器,连接于所述数据输入输出模块,用于对所述数据输入输出模块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控制所述GPRS通信模块。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通过GPRS实现数字电视甩信的系统,通过GPRS来实现移动终端与数字电视终端之间的甩信应用,实现方便,功耗低,无需外接其他网络设备,不受距离限制,可以实现实时链接,拓展与丰富了甩信的实现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通过GPRS实现数字电视甩信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GPRS模块的内部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08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