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炉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0987.3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1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家强;徐锦斌;程建三;谢海明;郑国宝;乔峰;李健;郑建国;阎瑞霞;郑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8C17/02;G08C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刘锋;刘世杰 |
地址: | 20120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锅炉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的锅炉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供热系统中,通常是借由分散设置的多个锅炉进行供热,锅炉的运行状态以及异常情况监测,只能派人来回巡视进行监控,由于各锅炉之间距离较远,因此管理起来很不方便,容易发生事故。
授权公告号为CN201107646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分散锅炉集中监测装置,其包括设置在锅炉处的信号采集单元,与该信号采集单元连接的循环数字显示仪,进一步地,循环数字显示仪通过GPRS网络与INTERNET网连通,接着通过路由器、集线器与工作站相连接。监测人员通过访问工作站和INTERNET网来获取数据,以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实现远程监控,对分散锅炉进行集中监测。但是,利用该监测装置,在数据获取过程中,可能会因为GPRS网络故障出现数据传输中断的现象,并且,由于未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因此进行集中监测的效果以及预警质量仍有待改进。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锅炉监测装置,以对分散设置的锅炉的运行状态进行更有效监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锅炉监测手段的不足,从而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锅炉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锅炉监测装置,包括信号采集单元,与该信号采集单元相连接的信号传输单元,以及与该信号传输单元相连接的数据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信号传输单元包括:
数据接收器,用于对该信号采集单元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接收;
与该数据接收器相连接的选择器,用于对信号的传输方式进行选择;
分别与该选择器相连接的有线通讯模块、GPRS通讯模块和内部无线通讯模块,该有线通讯模块、GPRS通讯模块和内部无线通讯模块分别用于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对信号进行传输;以及
分别与该有线通讯模块、GPRS通讯模块和内部无线通讯模块相连接的数据发送器,用于将信号发送至该数据处理单元。
优选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有局域网用户。
优选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有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锅炉监测装置,可对供热系统中分散布置的锅炉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且数据监测的可靠性高、有效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锅炉监测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2为图1中信号传输单元的更详细的组成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数据处理单元的更详细的组成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预处理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分类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锅炉监测装置进行监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步骤S200的更详细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图6中步骤S300的更详细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锅炉监测装置构成、工作流程以及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锅炉监测装置的组成框图。本实用新型的锅炉监测装置,包括信号采集单元100,与该信号采集单元100相连接的信号传输单元200,以及与该信号传输单元相连接的数据处理单元300。具体地,参照图2,信号传输单元包括数据接收器210、选择器220、有线通讯模块230、GPRS通讯模块240、内部无线通讯模块250、和数据发送器260,其中,数据接收器210用于对信号采集单元100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接收;选择器220与数据接收器210相连接,用于对信号的传输方式进行选择;有线通讯模块230、GPRS通讯模块240和内部无线通讯模块250分别与选择器220相连接,有线通讯模块230、GPRS通讯模块240和内部无线通讯模块250分别用于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对信号进行传输;数据发送器260分别与该有线通讯模块、GPRS通讯模块和内部无线通讯模块相连接,用于将信号发送至该数据处理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09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