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频插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2197.9 | 申请日: | 201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3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开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开忠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 42107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4319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插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插秧机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发展,农用机械也在慢慢得到普及,使农用朋友们慢慢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得到解脱,特加是插秧机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其使用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是其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1、采用现有的插秧机进行作业,首先必须采用专用的育苗盘进行育苗,且在秧苗生长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其生长高度,以利于机械插秧的需要;2、由于机械插秧的秧苗较小,秧苗被插入泥土后,其正常生长所需要适应泥土的时间较长,从而压缩了秧苗的正常生长周期,降低了作物产量;3、采用秧盘培育秧苗,通常是四至五粒种子堆集在一起进行育秧,显然,这种方法的育秧种子消耗量较大,提高了种植成本;4、采用机械插秧的秧田里只能留有少量的水,这就需要放掉田间里含有大量肥料的肥水,存在浪费水中肥料的现象;5、采用现有的机械式插秧,机械的手臂是夹住了秧苗的苗杆部位,这样很容易将秧苗的苗杆折断;6、目前的插秧机大多是自带动力系统,其结简也十分复杂,不仅制造成本高,而且维修费用也高,维修难度也十分大,必须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因此,不十分利于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进行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修难度低,与现有的拖拉机相配合使用,本身无需动力系统,制造成本低,操作使用方便,节约种子,提高作物产量,作业效率高且插秧效果好的高频插秧机。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高频插秧机,它包括有支架、底板、抹泥板、中心轴、转轴、支杆、插秧套筒、分秧爪、电磁铁和电瓶,所述底板成对设置,抹泥板固定安装在成对的底板之间,所述中心轴通过支架固定在底板上,转轴活动套置在中心轴上,所述支杆呈发射状环绕固定安装在转轴上,分秧爪成对固定在插秧套筒的前端,插秧套筒套置在支杆上,且在插秧套筒行程两端的支杆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电磁铁分别固定在各支杆上,并与各支杆上相对应的插秧套筒通过连接臂固定相连,所述中心轴和转轴的端面分别设置有导电环片,电磁铁通过该中心轴和转轴端面设置的导电环片电连接。
所述由支杆、插秧套筒、分秧爪和电磁铁组成的分插秧装置沿转轴的轴向均匀分布。
所述位于中心轴上的导电环片呈弧形,在该呈弧形的导电环片下端设置有凸起。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将分秧和插秧两道工序有机的相接合的在一起,并最大限度的模拟人工插秧动作,作业效率高,很好地解决了目前现有插秧机的诸多问题;2、本设备不需要事先用育秧盘进行育秧,节省了购买秧盘的开支,而是仍采用传统的育秧方法进行育秧,其只需要一至二粒种子即可培育出一株秧,大大节约了种子的开销;3、其插秧动作通过电磁铁与插秧套筒和分秧爪相协调配合,设备通过分秧爪夹住秧苗的根部进行插秧作业,在不损坏秧苗的情况下,有效地保证了插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4、采用本装置插秧,深水也可作业,不需要白白放掉田间施过肥料的肥水,保留了肥源;5、本装置作业所需要的秧苗高度为26—45厘米,这个时期的秧苗根部已完全发育成熟,适应田间泥土的能力较强,插秧后能够快速生长,提高产量;6、本装置通过与现有的拖拉机等动力系统相配合并使用其电力,能大大降低本设备的制作成本,维修起来也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开忠,未经张开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21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