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自动抓钩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2765.5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8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管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技桩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4 | 分类号: | B66C1/3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31410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自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自动抓钩。
背景技术
原有自动抓钩为单体式:单体式自动抓钩工作时各方摆动较大,给操作带来较大的难度;由于摆动的原因,单体式自动抓钩定位存在较大难度;磨损较大,单体式自动抓钩抓取物件时前后摇摆较大,对抓取物件和自身都磨损较大;转向器损坏频率较高,由于摆动单体式自动抓钩工作频率较高但效率很低,导致转向器无功损害较大。
而且建筑加工中张拉,离心和蒸养区又是事故多发区,尤其离心区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可估量,因此离心区,张拉区和蒸养区减少人员操作一直是很多领导思考的问题,对此很多厂家也尝试了很多方法,效果都不是太理想,然而使用改造后的自动抓钩以上问题解决的相对来说就比较好,减少人员的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一些安全隐患,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自动抓钩,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型自动抓钩,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自动抓钩,所述两个自动抓钩通过连杆连通,所述连杆与自动抓钩上的面板的铰接部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面板的铰接部件上还设置有平衡销。
优选的,所述自动抓钩包括连接塔吊的起吊装置,起吊装置下方固定有转换器安装架,转换器安装于转换器安装架上,自动抓钩还包括与转换器相连接的夹持装置。
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由四根阻力臂构成的呈“菱形”状的连接部件,所述“菱形”状的顶点处通过轴销活动连接,所述连接部件的一个顶点通过轴销活动连接转换器,所述连接部件的对角线顶点还通过轴销活动连接由两根动 力臂构成的夹持部件。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长度5-14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两个自动抓钩同步工作,增加设备的稳定性。
2、自动抓钩一端定位另一端,减少操作时间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3、两个抓钩统一中心线,有效减少不同面的歪拉斜吊,降低设备的损坏率,提高安全系数,增加效率。
4、有效控制倾倒时的仰角,避免角度太大吊起物体自由滑下。
可以省下张拉和出池两位挂钩手,节约成本,按每人4000元/月计算,每班每月可节约人员工资8000元;提高生产效率,可增产10-15条管桩;减少行车的故障率,行车摆动脱钩对行车损坏较严重,由于不停的反刹制动脱钩导致行车联轴器磨损较严重,减速箱输出轴在瞬间较大的扭力作用下很容易断裂和滚键。而且行车摆动脱钩主钩钢丝绳容易跳槽且磨损较快。使设备的正常运转率大打折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起吊装置 2、转换器安装架 3、转换器 4、阻力臂 5、轴销 6、动力臂7、面板 8、铰接部件 9、连接杆 10、平横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改进型自动抓钩,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自动抓钩,所述两个自动抓钩通过连杆9连通,所述连杆9与自动抓钩上的面板7的铰接部件8连接。
优选的,所述面板7的铰接部件8上还设置有平衡销10。
优选的,所述自动抓钩包括连接塔吊的起吊装置1,起吊装置1下方固定有转换器安装架2,转换器3安装于转换器安装架2上,自动抓钩还包括与转换器3相连接的夹持装置。
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由四根阻力臂4构成的呈“菱形”状的连接部件,所述“菱形”状的顶点处通过轴销6活动连接,所述连接部件的一个顶点通过轴销6活动连接转换器3,所述连接部件的对角线顶点还通过轴销6活动连接由两根动力臂6构成的夹持部件。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9长度5-14米。
自动抓钩利用杠杆的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利用物体的自重产生的重力为动力,所以物体重量越大抓载力越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技桩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技桩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27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